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出訪中東 “不缺席”的和平外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9 15:51:16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2016年元旦習近平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曾明確說,“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當國人以及世界還在細細品味這句話的含義時,習主席的2016年開局之旅已經揚帆啟程,開始其任內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的首次中東之行。而且這次訪問是在近期沙特與伊朗矛盾激化、美國歐盟聯合國等對伊朗制裁取消以及敘利亞戰事正酣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更具有了特殊的意義,也自然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中東地區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資源豐富,而且近年來處於政治重構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該地區國家政局和國家間關係也錯綜複雜。長期以來,美國和歐盟是該地區局勢影響力最大的域外大國和國際力量。近年來,隨著俄羅斯深度捲入敘利亞內戰以及高調軍事打擊伊斯蘭國,普京總統領導下的俄羅斯也開始闊步從軍事層面重返中東。比較而言,中國雖是參與中東地區事務的一個後來者,但因其一直以來秉承的中立、客觀和不偏不倚的外交政策,以及對中東經濟發展、衝突地區重建以及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的積極貢獻,中國在中東事務中也並未處於“缺席”和“缺位”的狀態。而且近年來中國的中東和平外交越來越呈現出“奮發有為”的積極進取姿態。

  比如對中東地區矛盾最根本問題之一的巴以衝突,中國政府在2013年5月分別邀請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華。習近平主席不僅分別會見了巴以雙方領導人,親自做“促談與說和”的工作,而且提出了中方關於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包括:堅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巴以兩國和平共處這一正確方向;將談判作為實現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徑;堅持“土地換和平”等原則不動搖;國際社會應該為推進和平進程提供重要保障。今年1月13日,中國政府首次發布的《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中也明確重申了上述四點主張,明確指出“中國支持中東和平進程,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另外,對持續四年多的敘利亞衝突,中國近年來不僅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在聯合國以及聯合國主導的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多邊談判中積極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而且在不久前分別邀請敘利亞政府副總理和最大的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聯盟”主席訪華,推動雙邊落實去年底聯合國一致通過的敘利亞和平政治過渡路線圖決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