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評述:下任美國總統將對華強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5 16:55:42


 
  鑒於目前美國複雜的國內政治局面和普遍蔓延的沮喪和憤怒,為化解這種對執政極其不利的負面情緒,下一任美國總統無面臨兩條出路:一是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一方面扭轉美國日益嚴重的貧富分化,另一方面對美國經濟結構進行大範圍的深度調整,重新恢復強大的實體製造業;二是向外尋找戰略關注點,以此來凝聚國內力量,一方面扭轉“無敵人綜合征”所導致的戰略失焦,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各利益集團找到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目前看來,國內改革困難重重,各利益集團的關係錯綜複雜,剛上任的總統很難有這樣的經驗、能力和本錢去實施如此重大複雜的國內改革。因此,下一任美國總統必然向外尋找關注點,而高速發展的中國必然成為這個關注點的首選。從這個意義上看,下一任美國總統對中國持強硬態度應該是意料之中。

  事實上,出奧巴馬外,美國自里根以來歷屆新上任的總統都對中國強硬,而後來都因中美錯綜複雜的雙邊關係和不可逆轉的互相依賴而趨向理性。然而,與以前不同的是,這一次美國朝野對中國的沮喪、甚至驚恐的情緒很可能演化為一個新的戰略共識。因此,必須對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進行理性客觀的判斷:這種強硬的態度是否會轉換成長期的圍堵政策?還是僅為下一步討價還價做政策準備?

  筆者認為,第二種判斷更具有實踐意義。圍堵政策的基礎,是意識形態主導的政策制定、互相獨立的經濟體系以及黑白分明的軍事對抗陣營。而當今世界、包括中美兩大國在內的各主要國家,利益因素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往往比意識形態更重要。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就是典型的以利益驅動決策的結果;而全球化早已將世界經濟連為一體——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兩立的對抗陣營也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難以逆轉的互相依賴。因此,美國以其仍然具有的霸權和強勢地位,爭取在與中國討價還價中長期保持優勢,迫使中國按美國的條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將是美國下一任總統的戰略課題,也是中美關係所面臨的根本挑戰。

  (來源:環球時報;作者黃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李氏基金會講座教授、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