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石油在南蘇丹陷困局:巨額虧損 員工被綁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0 20:18:49


 
  新困境

  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中國在蘇丹的石油投資逐漸顯現出與西方國家的石油公司不同的運作特點。中石油除了投資,還幫助培訓蘇丹石油工人,並派遣蘇丹工人去伊拉克、利比亞等其他地區進行石油開採。

  蘇丹總統巴希爾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稱,“事實上我們發現中國公司在各方面都要優於西方公司,可以替代西方公司在蘇丹的地位。”

  單從收益上看,中石油在蘇丹的投資累計超過70億美元,大多能在很短時間內收回投資,並保持投資回報率在15%以上。例如,在1/2/4區和管道項目中,中石油出資7.5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17%以上。

  但中石油在蘇丹地區的處境從2011年開始多次陷入困境。這一年,南蘇丹政府獨立。中石油在蘇丹地區的石油業務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被夾在南北蘇丹之間,地位尷尬。

  當時,有關中石油在南蘇丹的石油權益將遭受巨大損失的傳言甚囂塵上。儘管中石油在南蘇丹的石油業務依舊在開展,但卻坎坷不斷。

  南蘇丹的原油探明儲量占了整個蘇丹地區的75%左右。但南蘇丹政府發現,它並沒有煉油廠,產自南蘇丹的原油必須通過輸油管道輸送至北蘇丹的喀土穆煉廠進行煉制,再通過位於北蘇丹的30萬噸級油碼頭蘇丹港出口。

  由於受制於北蘇丹,南蘇丹總統基爾在國內不斷試圖用自己控股的公司Jarch, Ltd,取代“大尼羅河”,並要修建南蘇丹朱巴至肯尼亞拉穆港的新輸油管,擺脫對北蘇丹的依賴。

  事實上,自2011年獨立之後,南蘇丹政府曾一直致力於吸引國際資本進入本國石油產業開發,以期拜托過分依賴中石油的現狀。

  2012年2月下旬,南蘇丹政府宣布,勒令中石油與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的合資公司的中方負責人劉英才72小時離境,理由是“未經南蘇丹政府同意,擅自挪用南蘇丹石油收益向喀土穆當局支付石油過境費”。

  上述中石油員工回憶稱,事實上被驅逐的是兩位中方總裁,油田在當年1月份已被勒令停產,直到2013年四五月份才複產。此後,雙方穩定的關係維持了7個月,直到2013年12月15日內戰爆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