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都是快樂教育?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0 11:58:22


 
  美國學校考試也多,學生要拔尖一樣需要更多努力

  許多人認為,美國教育優於中國教育的一方面在於,前者不以應試為最終目的。實際上,考試並未因此在美國淪為一種形式。相反,考試與成績在美國的基礎教育中占據頗為重要的地位。艾米麗就讀於名氣頗大的華盛頓馬雷中學,她的志向是做一名醫生。現在的中學時光,課業壓力還是挺大的,平均每個月有兩次大測驗,其間還有各個科目的隨堂小測,學校會定期向家長通報孩子近期的考試成績。儘管如此,美國學校也不允許公開考試成績和成績排名,增添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負擔。

  不過,美國孩子對考試和成績的心態相對平和。當被問到是否會因為別人學習成績領先而心情低落時,12歲的高斯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我會把好朋友的好成績歸功於有好的學習方法。”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他會申請重考或是找老師查漏補缺。“我和班裡大部分同學都能得到A的成績,但如果想拿A+,確實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高斯說。

  在考試面前,承受壓力最大的反而是老師。據張曉霞介紹,她所在的馬里蘭州會定期對公立學校舉行州統考,教育部門要求學生統考成績比前一次有進步,學生成績與老師薪資直接掛鈎。對於一些特殊的公立學校,如特許學校,學生成績甚至會直接關係到學校的存續問題。

  在敦促孩子學習方面,張曉霞說,美國老師並不具備中國同行那樣的權威,很難指揮家長。家長的心態是,把孩子送進學校,學校便要負起責任來。老師通過一次次的大考小測來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孩子們不掉隊。因此,如果學生能培養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對老師而言便是一種減負。

  美國公立學校依賴政府財政撥款,學生人數與撥款額直接掛鈎。為了增強吸引力,不少學校在放學後會安排興趣小組和托管班,解決雙職工父母無法按時接送孩子的煩惱。通常情況下,家長無需為興趣小組額外付費,但其目的不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凱莉說,她參加的數學興趣小組就是由任課的數學老師帶著,學生們通過計算機參加數學遊戲。托管班則為收費項目,但也不以課外補習為目的,學生在老師的監督和幫助下完成當天的功課。

  美國教育界也在反思,通過州統考、制定教學大綱等方式提高學生分數

  “在中國,好的大學取決於好的中學,好的中學又離不開好的小學打基礎。”能講一口流利中文的麥克林曾在中國求學、工作多年,對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頗有感觸。

  “在美國,我們有句話叫做獲得大學學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憑著學位會做什麼。”美國優質大學資源豐富,壓力最大的是大學入學考試階段。不過,麥克林說,美國人不會盲目崇拜名校學位,“如果能上哈佛大學和普斯林頓大學當然很酷,但如果被次一等的大學錄取,美國孩子也不會因此感到丟臉。”

  在麥克林看來,最理想的教育模式是中美結合,“美國家長需要向中國家長學習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但不必到焦慮的地步,把握好度非常重要。而中國教育需要在學生的獨立性和思辨性上多下功夫,畢竟許多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張曉霞對此也有同感:中國家長對成績抓得太嚴,美國家長管得又太鬆,過嚴過鬆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重視不夠,許多美國孩子的知識體系基礎不牢,家長們要意識到,鞏固基礎知識與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並不矛盾。”

  事實上,這些年來,美國教育界也在不斷反思,注重考試的趨勢在增強。2001年,時任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推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改革方案,核心舉措是在四年級和八年級舉行州統考,在問責機制下,老師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但2010年公布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第四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結果還是讓美國人大跌眼鏡。美國學生在這項針對15歲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方面的測試中分別排名第十七位、三十一位和二十三位。當年首次參加該測試的上海學生在3個項目上均拔得頭籌。時任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呼籲全國要將此結果視為一記警鐘,並強調“今日在教育上被超越,明日就在競爭中被超越。”

  奧巴馬政府在2009年撥款43.5億美元創立“力爭上游”基金,以競爭的方式鼓勵各地方主動進行教育創新。次年,美國全國州長協會最佳實踐中心和各州教育長官委員會公布了《共同核心標準》定稿,規定了從學前班到高中三年級的教學大綱,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數學分數,目前美國絕大多數州都已加入。

  但無論是“一個都不能少”,還是“力爭上游”“共同核心”,實行效果都不乏爭議與批評。如何發揮好考試的作用、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美國教育的改革者們依然在煩惱著。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