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機器人“無處不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3 11:51:53


 

  “衝擊華爾街”

  過去,傳統製造業的藍領工人更為擔憂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而如今這種憂慮情緒已經蔓延到了金融業的白領人群。

  根據咨詢公司Opimas發布的報告,到2025年金融行業中的23萬個工作機會將會消失,被稱之為“人工智能代理”的機器人取代。牛津大學學者2013年的研究報告稱,在接下來的20年裡,47%的工作因為有自動化的可能而存在被取代的高風險,其中54%的工作集中在金融領域,而這一趨勢將會在全世界發生。“機器人正在衝擊華爾街”,類似的標題在美國媒體中已經屢見不鮮。

  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目前新技術將要“入侵”的是投資銀行等高端行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正在迅速接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美國紐約梅隆銀行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已經使用了超過200個機器人“雇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人力成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今年3月宣布,將裁掉超過40個基金部門的員工,包括數個投資經理。

  有媒體分析認為,未來3年人工智能將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主要方式。有了人工智能,銀行基本能夠給客戶創造出一個與人類客服功能相似的顧客體驗,也就是所謂的虛擬聊天機器人來與客戶互動。基於IBM沃森認知計算技術發明的“沃森管理顧問”機器人,能夠讓銀行根據客戶以往的歷史記錄,更好地認識客戶,隨時隨地與客戶進行溝通,轉變銀行與客戶傳統的溝通方式。

  其實,金融業遭受人工智能的衝擊僅僅是當前新技術在高端行業領域廣泛應用的一個縮影,像律師、醫生等行業都在不同程度地引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但人們應該為機器人“搶走他們的飯碗”感到恐慌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誠如斯言,機器人畢竟是人類發明的,人類發明機器人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機器人是人類勞動力的補充,最終應與人類並肩工作。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