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企為何愛在德國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8-03-27 14:57:54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國際咨詢機構畢馬威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30%的在德中資企業已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其中,規模較大的中企研發中心已超過20家,包括國家電網、中興、中車、三一、徐工、上工申貝、濰柴等。此外,根據歐洲專利局近日發布數據,中國遞交的專利申請數量達8330份,首次躋身歐洲專利局五大申請國。畢馬威分析,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中資企業將進一步重視創新驅動力,而擁有良好研發環境聲譽的德國,將進一步激發中資企業的研發潛力。

  研發中心激活雙方資源

  畢馬威發布的《商業目的地——德國2018》調查報告說,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推動了中資企業對創新驅動的重視,尤其鼓舞了中企對汽車、工業機器人和健康領域的高新科技追求。德國恰好在這些領域有著世界領先的研發水平,其研發環境越來越成為吸引外資企業的原因。報告特別指出,相比於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情況,中德之間的研發合作力度還具有很大潛力與上升空間。58%的中資、美資和日資企業明確表示,願意每年投資至少1000萬歐元,用於在德研發活動,遠高於歐洲企業41%的比例。

  據了解,規模較大的中企在德研發中心目前已超過20家。例如由中車研究院在德累斯頓成立的中德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位於柏林的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歐洲研究院,中興位於慕尼黑的智能手機設計中心,寧波均勝電子近日在斯圖加特落成的全球研發中心等。這其中既有重視研發的國企,也有實力雄厚的民企。近年來,像蔚來汽車這類創新型企業,直接將全球設計中心放在了慕尼黑。

  在相關中企的發起下,德國中國研發創新聯盟也於2016年底在柏林揭牌成立,通過定期研討、考察、實施合作項目的方式,促進中企在德研發中心之間、中企與德國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這些落地德國的中企研發中心,相比本地企業甚至運轉更高效。前寶馬汽車外飾設計負責人、現任蔚來設計副總裁克里斯·托馬森加盟蔚來慕尼黑全球設計中心100天後說:“這100天是此前公司工作速度的4倍,但質量卻絲毫沒有打折扣。”托馬森表示,電動汽車的未來就在中國。他說,儘管此前在德國百年車企裡拿著終身合同,一周只需工作4天,生活舒適、名利雙收,但加入蔚來設計中心的體驗,更像是開啟新的人生嘗試,重新燃起設計熱情與鬥志。截至去年底,慕尼黑全球設計中心的累計投資已經超過8000萬歐元,匯聚著來自30個國家的150名員工,平均年齡35歲,其中1/4為德國當地員工,中國員工比例不到1/10。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