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美貿易談判未必一定悲觀 需公約數
http://www.CRNTT.com   2018-05-13 00:02:11


 
  必須指出,美中貿易逆差根源在於雙方經濟結構,想要解決,並非旦夕之功。中方理解美方關於對華貿易逆差越拉越大的焦慮心理,但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美國政府限制對華出口的貿易政策,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產品需求殷切,而美國卻始終予以限制。中國官媒指出,若要扭轉中美貿易失衡,最有效的辦法不是限制中國出口,而是要擴大美國出口。如果美方政策沒有實質轉變,則貿易不平衡問題難以扭轉。美方一味強調逆差損害美方利益,並以此為借口揮舞貿易保護大棒,無異於揚湯止沸、火上澆油。

  實際上,貿易戰一旦開火,受創最大的,並非中國,而是美國。縱觀中國列出的反制清單,針對美國農業、製造業等行業實施精准打擊,已讓特朗普政府四面楚歌,面臨著強烈的國內反彈。美方既看到了中國“不想打,但不怕打”的立場,也了解了中國能夠如此強硬,確實有著十足的底氣,一味用貿易戰打壓中國,實現不了縮減貿易逆差的目的,平等協商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即便如此,上周美國貿易代表團也是來者不善。據報道,美方代表對中國兩個最主要的要求是,對華年度貿易逆差削減1000億美元,以及減少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的資金支持。這樣苛刻的條件讓《金融時報》看不下去,說了公道話:美國貿易代表團上次向中國提出的要求,在經濟上有誤、外交上有毒、法律上有破壞性,這樣談判未免過於荒謬。難怪代表團被外界認為是“無功而返”,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姆努欽等人在在沒有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等“正國級”領導人的情況下悄然回國,“美國這次真踢到了鐵板”。

  當然,這不意味著中美貿易談判前景一定悲觀,接下來,美國邀請中方代表赴美繼續磋商,似乎也是接受了現實,不排除讓步的可能性。可以預見,中美貿易糾紛還將持續爭拗,在此期間,亟待中美兩國找出彼此間的最大公約數。畢竟,“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雙方心知肚明的道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