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認同過程——陳孔立、艾明江師生對話錄
http://www.CRNTT.com   2019-07-14 00:10:01


 
  當然要做到兩岸的價值觀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但找到一些共同價值,則是可能的。“社會共識或觀點一致是社會群體的內在物質。”④應當看到在全球化、現代化的今天,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兩岸文化都應當適應形勢的發展,體現時代的特徵,因此兩岸在文化上也已經出現一些共識、互動和交集。例如,大陸宣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這與台灣方面所強調“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尊重、欣賞、分享”等等核心價值就有交集。

  至於建構“兩岸共同價值”,可能性是存在的。哪些要素將成為“兩岸共同價值”呢?我想應當包括下列幾項:首先,習總書記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這六項當然也是兩岸的共同價值。其次,大陸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某些項目與上述台灣方面提出的某些“核心價值”也可以作為共同價值。我個人綜合學術界的各種觀點和兩岸實際,提出可以先建構以下幾項“兩岸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文明,法治富民;自由平等,和諧友善;誠信愛敬,自強進取;尊重包容,互動共建。“兩岸共同價值”既要重視現代文化和中華文化固有的精華,又要重視兩岸各自的文化特色。換句話說,兩岸共同價值是兩岸共創、共有、共享的新的文化的體現,建構兩岸共同價值的目標在於達成兩岸的文化認同和群體認同。從這裡看,兩岸共同價值就是達成兩岸認同的中間媒介。

  兩岸共同價值的認同不是原生性的認同,而是建構性認同,最重要的渠道是通過政治社會化,大陸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台灣也在開展通識教育,雙方都可以加上兩岸共同價值的內容。如果從時間上看,建構兩岸共同價值的確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四、兩岸融合發展與兩岸認同

  (一)兩岸文化融合與兩岸認同的關係

  艾:近年來,習總書記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理念,許多專家都認為,兩岸融合的內涵主要包括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甚至還有心靈融合等方面。有人認為這是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新動力、新路徑,是實現兩岸心靈契合的有效途徑。從推動兩岸認同的角度,您怎麼看“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陳:兩岸融合最終要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這就需要兩岸共同來推動。習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現在經濟融合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取得比較顯著的成績,這對於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和實現兩岸認同有積極的意義。其他方面的融合也在進行,還存在不少困難,這裡重點談談文化融合問題

  在兩岸各個方面的融合中,文化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岸文化差異導致兩岸文化衝突,而文化衝突又是文化融合的前奏,兩岸必然要走向文化融合。所謂文化融合,就是指人類文化在相互衝突中實現相互融合的矛盾運動過程。文化衝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衝突實際上是文化競爭和文化比較發展的過程。通過比較和競爭,衝突雙方可以吸取各自所需的文化要素,從其他文化中汲取營養,相互保持尊重與友好、融合與共存,得到更好的發展。

  兩岸之間不能因為文化存在差異,而要把對方的文化加以排斥,迫使對方與已方“融合”,正確的態度是對於對方文化中存在的進步的有價值的成份,應當互相欣賞,互相吸取。融合必須創新,衹有創新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為大多數社會公眾所接受。因此,文化融合是一種優化融合,要融合到先進的方向,實行“優勝劣汰”,為此兩岸都必須重視自身的文化建設,真正做到文化融合有助於兩岸文化的進步。

  應當強調的是,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融合的主要對象應當是價值觀的融合。因此,兩岸文化融合的發展方向就是推動兩岸認同建構,而文化融合也正是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達成“兩岸一家親”、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必要途徑。

  (二)兩岸融合發展的長期性與艱巨性

  艾:習總書記講,“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這說明兩岸融合和兩岸認同要經歷長期甚至反復的過程。在當前台灣當局抗拒甚至破壞兩岸融合的處境下,您認為要實現由兩岸融合來建構兩岸認同的目標,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陳:當前兩岸融合發展最大的困難就是“台獨”。“台獨”是絕對辦不到的,習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六個任何”已經把“台獨”封死了。不過,應當重視的是“台獨思潮”和“台獨史觀”已經在台灣社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其要害是誤導民眾的“國家認同”,以致走上“台獨”分裂的危險道路。有些人認為凡是錯誤的思想,都可以通過“灌輸正確思想”和“批判錯誤思想”來解決。其實在這個方面,我們是處於劣勢地位的。關鍵在於“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是一個政治的教育訓練過程,就是把政治系統所認同的政治取向行為規範傳授給所有成員的過程,它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體、大眾傳播媒介、信息網絡等等途徑,塑造社會成員政治心理、政治意識。“台獨思潮”和“台獨史觀”就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而建構起來的。

  在當前形勢下,大陸方面很難介入台灣民眾的政治社會化,也無法通過台灣的上述途徑進行反對“台獨”的教育。所以,我們的“灌輸”和“批判”收效甚微。要反對“台獨”、遏制“台獨”、全面徹底地封殺“台獨”,要讓“台獨辦不到,就是辦不到”、“台獨是死路一條”成為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都有了兩岸認同乃至和平統一的意願,大家都反對“台獨”,“台獨思潮”、“台獨史觀”也就不起作用了。當然在這個方面的艱巨性,我們要有充分的估量。

  (三)實現兩岸認同過程需要分三步走

  艾:根據以上看法,兩岸認同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似乎看起來是遙遙無期,那麼,是否可以把兩岸認同的過程分解為“幾步走”,每個階段都取得一定可行的具體成效,從而能夠一步步地逼近目標?

  陳:你提的問題從學術角度來看,很有前沿性,沒有人談論過這個問題。我現在試做初步的回答。

  兩岸認同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從任務的艱巨性與目標的確定性來看,從現在開始,可以把兩岸認同的實現過程分解為“三步走”,每個階段都取得一定可行的具體成效,從而才能一步步地逼近最終目標。

  第一階段是繼續鞏固和深化“九二共識”。這是兩岸認同的初級階段。兩岸經過三十多年的交往,已經取得兩岸認同第一階段的初步成果,那就是“九二共識”,可是被民進黨當局破壞了。所以第一階段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從台灣方面來說,關鍵是要在台灣內部發展出一股願意與大陸共同推動、共同維護、共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在這股力量的支持下,讓認同“九二共識”的政黨上台。從兩岸來說,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大陸的發展和進步,使得台灣大多數同胞有了互相認同的意願,有了以“兩岸共有之中國”為認同對象的歸屬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兩岸就可以進入共同參與、共同建構兩岸認同的進程。兩岸通過協商,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方式,達成“堅持一中,共謀統一”的共識。到了這時,就可以實現“形式上的統一”了。具體的表現形式是,台灣地區的代表可以以適當形式參加中國的聯合國代表團,台灣民眾既認同台灣又認同中國,兩岸同胞在國際社會中體面地共享作為中國人的榮譽。

  第二階段是兩岸共同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是兩岸認同的中級階段。習總書記提到“三個充分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意見建議,利益感情),針對台灣方面的看法,充分開展平等協商。先從民間開始,條件成熟時推動台灣當局參與協商。這時就要對一些涉及主權的重大問題,例如政權體系、軍隊、國防、外交等等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個階段現在也已經開始醞釀了。

  第三階段是兩岸心靈契合。這是兩岸認同的高級階段。心靈契合是對兩岸和平統一提出更高的要求。兩岸心靈契合就是要做到雙方意氣相投、互相結好。或者說,心靈契合強調的是人們心靈之間的默契與配合,相互之間能產生共鳴,導致採取共同的行動。契合並非二者完全相同,而是尊重差異,包容差異,和而不同。兩岸心靈契合是雙方互相溝通、互相靠近、互相融合、互相接納的過程,是雙方價值觀相互接近的過程,最終實現兩岸民眾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兩岸同胞要做到意氣相投,就需要“將心比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走向互相融合、互相認同,而不是單方地要求對方消除或化解對自己的“誤解”,或單方地要求對方放棄自己的價值觀,不是要求一方單方面融入另一方,也不是要求一方單方面向另一方認同。促使兩岸心靈契合貫穿在兩岸認同的整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磨合和積纍,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可以說,真正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認同的過程就最終完成了。 

  參考文獻:

  ①李明明:《超越與同一:歐盟的集體認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5頁。

  ②[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52頁。

  ③[法]阿爾弗雷德·格羅塞:《身份認同的困境》,王鯤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37頁。

  ④[澳]邁克爾·A·豪格、[英]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會認同過程》,高明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18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7月號,總第25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