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19-11-24 00:09:00


 
  (五)階段性要求:兩岸命運共同體

  “兩岸命運共同體”是“一國兩制”的重要基礎,是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的階段性要求,是“兩岸一家親”的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習近平四次強調,“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27〕〔28〕〔29〕〔30〕。這首先基於歷史事實。台灣民眾在1895年後的五十多年從未停止抗爭,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堅持中國人的深刻認知,堅定要求重回祖國懷抱、反抗殖民統治,全面抗戰爆發後又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和支援大陸人民抗戰。抗日戰爭最終能取得勝利、台灣能夠重回祖國懷抱,大陸人民有其功勞,台灣民眾也有功勞,說到底是兩岸民眾努力奮鬥的結果。大陸始終致力於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密切兩岸來往,厚植共同利益,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發展道路,讓兩岸前途、民族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兩岸中國人手中,盡一切可能排除至少是降低外部因素的影響。島內政治存在“政治鐘擺”情況,台灣民眾不斷在國民黨、民進黨中間來回選擇,始終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的大陸繼續堅持和平統一的大戰略是至關重要的。台灣執政黨承認“九二共識”或明確一中原則時,兩岸關係發展呈現“順風”,大陸要力促建構兩岸來往的制度性框架,為全方位、各領域兩岸交流體系建立不受島內政黨輪替影響的硬性保障;在台灣執政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或者不明確一中原則時,兩岸關係發展呈現“逆風”,大陸要堅持便利化兩岸人民來往條件,進一步便利島內民眾在大陸工作、生活和學習,不會因為島內執政者的週期性更替和其他台灣政黨的惡鬥行為就放慢兩岸關係發展步伐。

  (六)重要目標:心靈契合

   “心靈契合”致力於彌合兩岸同胞的心理差異、治癒台灣民眾的心理創傷,是統一大業的價值層面要求。習近平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31〕,這同時表明統一目標的側重點從“形式統一”走向“心靈契合”,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努力“聚同化異”。現階段兩岸存在的差異是長久以來不同的發展軌跡造成的,是暫時的,通過兩岸雙方、同胞民眾的不斷努力,增大共同部分、縮小差異部分,是能夠而且必將走向“心靈契合”的,從而為“一國兩制”做好價值層面的準備。“一國兩制”和“心靈契合”是統一大業的形式面、價值面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構成祖國完全統一的兩大方面。“一國兩制”和“心靈契合”的有機結合既克服了“一國兩制”無法解決台灣地區與祖國大陸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問題,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放大兩岸社會不同點、忽視共同點的負面影響;又致力於縮短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構建全民族的、跨越兩岸的共同價值觀,讓“掉隊”的台灣民眾再次趕上中國主體民眾的步伐。這既是洞察島內政局和社會民情之後的創新之舉,又是對我們黨長期以來對台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心靈契合”不是對哪一方、哪一個群體的要求,是對兩岸雙方、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心靈契合”引導大陸民眾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遭遇和社會形態,也要求台灣民眾尊重大陸的道路選擇、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共同致力於偉大復興、和平統一。習近平在首次提出“心靈契合”時更強調大陸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32〕。在半年後的又一次論述中,習近平明確提出了對台灣方面的要求,兩岸雙方開始承擔起不同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台灣同胞也需要……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33〕。

  三、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的實踐路徑

  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是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完全統一、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是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對“兩制”台灣方案落實形式的深刻解答。2018年7月,習近平在會見連戰率領的台灣各界人士代表團時指出,“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34〕。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又可以細化為兩岸經濟文化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下,大陸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35〕,以實現互利互惠、增進同胞福祉,促進“心靈契合”。

  (一)擴大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經濟合作利於將兩岸緊緊聯繫在一起,形成共同市場和共同生活圈,直接消除“台獨”分裂勢力興風作浪的基礎,也有利於加速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密切兩岸人民往來。文化往來致力於擴同縮異,挖掘、培養和鞏固共同價值觀,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為密切兩岸青年和基層往來,增強兩岸交流的參與面、獲益面、獲得感創造條件。兩岸文化合作和經濟來往密切相關、互相促進,經濟交流為文化往來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往來是經濟交流的精神層面保證,在實踐中往往會形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經濟先行文化築基”的情形。當前情況下,兩岸經濟交流蓬勃發展,文化來往略有不足,挖掘經濟交流的深度和文化往來的廣度,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大陸經濟和台灣經濟同以中華民族為底色,互補性質明顯,有利於增進同胞福祉和共同利益,這是兩岸經濟合作能夠擴大、深化的可行性所在,也是必要性的體現。大陸經濟體量大、政策扶持多、工作力量足、消費能力強,不受島內政黨輪替因素的影響,是兩岸經濟文化合作的主要地域所在。習近平指出,“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36〕。台灣同胞應該緊緊抓住新一輪歷史機遇,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新時代祖國大陸的各項建設。以年輕人為主的文化創意合作、以開拓中華文化影響力為要義的電影電視劇合作成為兩岸文化合作的新增長點,讓缺乏投資和消費市場的台灣相關行業看到希望。大陸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雄厚的資本投入,台灣在文化傳承、藝術創新方面具有優勢,以大陸的資本優勢搶下市場、以大陸的市場優勢培育市場、以台灣的創意優勢穩固市場,再以兩岸合作加固中國內部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在大陸的支持下實現資本、市場與技術的結合,有利於創造經濟效益,密切兩岸青年和文化界聯繫,擴大深化中華文化的“粘合劑”作用。

  (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37〕,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增進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38〕。兩岸中華兒女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主體、主要推動力量,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過程中,要增進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要有促進中華文化在新時代有新發展的深刻認知和自覺行動,這也是厚植和平統一的文化、社會基礎的內在要求,是走向“心靈契合”不可或缺的一步。文化交流相比其他形式深刻而長久,可以穩固兩岸關係的基礎,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更好地走向世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貫穿兩岸交流、和平統一的始終,是實現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台灣民眾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台灣地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和補充內容。“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內心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39〕,從更深一層次來說,“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始終成為中華民族發展主流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是中華民族得以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的民族之魂”〔40〕。中華文化的根在大陸,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台灣同樣枝繁葉茂,並且融合了少數民族文化、客家文化、大陸各省市文化的養分。兩岸文化同屬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中華文化在大陸經歷過社會主義改造,去除了封建糟粕,是科學而民族的文化;台灣的中華文化得到較好保存,而且融入了其他文化的優質成分,但並未去除封建愚昧的部分,也有一些殖民色彩。兩岸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大業中扮演不同角色,互補性強,各有需要揚棄的部分,這是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條件。

  四、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致力於解決台灣問題,促進和平統一,共圓偉大復興中國夢。它因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時代發展潮流而產生,在實踐過程中得以深化,經過實踐的檢驗,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具有很強的問題導向性和理論指導性,兼有實踐性、理論性特質,需要我們深刻體會。

  (一)明確回答和平統一的道路問題:發展過程中統一

  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推進怎樣的祖國統一,如何推進統一的重大問題。習近平將祖國完全統一與偉大復興結合起來,回答了統一的路徑、方式問題: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尤其是經濟文化領域交流合作;通過首先對台灣開放、為台灣民眾提供同等待遇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倒逼台灣當局取消不合理的限制規定、更大程度對大陸開放;細化“一國兩制”、實現“心靈契合”,構建兩岸共同生活圈和共同市場,建設“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圓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實現祖國統一的宏偉目標。

  (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初步形式:建立各領域制度化合作機制

  各領域制度化建設在兩岸間爭議最小便於集中大多數人的支持,涉及面廣泛便於提高“一國兩制”在台灣的支持度,先期積纍最豐富也易於實現,可塑性最強便於為更高層次、更廣範圍的“一國兩制”構建積纍經驗。在各項制度化建設中,兩岸和平制度化是現階段的政策目標之一,做好兩岸和平制度化就等於抓住了“牛鼻子”,能夠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在具體領域,經濟合作制度化先期積纍最多、上手推動最容易、影響最為廣泛、民眾支持度最高,以此推動其他領域合作制度化,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推進各領域制度化建設,能夠在互相加深彼此認識的過程中求同化異,創新制度安排,點滴積纍共識,擴大兩岸的共同點,保持適度的差異性,在兩岸關係的多變性、複雜性、挑戰性中尋求“一國兩制”的可塑性 。

  (三)對待台灣當局和民眾採取兩分法:“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大陸對待台灣當局和民眾採取兩分法,對待台灣當局是“硬的更硬”,在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上絕不動搖,始終如一,而且有日益深化的趨勢;對台灣民眾是“軟的更軟”,不斷優化台灣民眾的各項待遇,為台灣民眾提供與大陸民眾同等的待遇,並鼓勵他們在祖國大陸扎根,既服務於偉大復興、現代化建設大業,又為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實現“心靈契合”做出貢獻。島內兩大政黨輪番獲取地區執政權已成常態,藍綠政黨對於兩岸政策的立場南轅北轍,台灣方面的兩岸政策是不可持續甚至是漸進性停止的。大陸始終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立場,不因島內執政者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堅持為台灣民眾提供同等待遇,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厚植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和經濟、文化、社會條件。

  (四)兩岸同胞共創統一:明確民眾任務,引導共同發展

   “我們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41〕,既然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模式”就不僅有大陸,還有台灣。台灣較早實現經濟起飛,大陸緊隨其後,兩岸兄弟互幫互助、互學互鑒,共同以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和民族數百年的發展歷程,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準備了條件,也為其他民族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借鑒,是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在統一進程中,大陸民眾要有耐心、信心,多與台灣民眾交流,尊重台灣民眾對發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鼓勵他們多多參與到祖國大陸的各項建設中來。台灣民眾要多到大陸走走看看,破除歷史上形成的“反共宣傳”、泛綠媒體偏差性報導的影響,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台灣前途繫於兩岸統一,更加自覺地參與到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中來。兩岸民眾要互相尊重對岸對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維護和加強“一國”認識,初步探索“兩制”要素,共同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註釋:

  〔1〕姜潔:《2018年對台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汪洋出席並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2月3日,第1版。   

  〔2〕徐夢溪:趙春山:中共對台五年一小變 十年一大變,中國評論網,http://www.crntt.com/doc/1048/7/5/4/104875446.html

  〔3〕黃筱筠:陳明文:台灣要研究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中國評論網,http://www.crntt.com/doc/1046/0/9/5/104609538.html

  〔4〕王堯、孫立極、程龍:《指引新時代對台工作的綱領性講話——專訪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人民日報》,2019年1月3日,第2版。

  〔5〕張爽、陳寧:學者論如何為兩岸人民謀最大福祉,中國評論網,http://www.crntt.com/doc/1052/2/2/9/105222979.html

  〔6〕〔34〕李昌禹:《習近平會見連戰一行》,《人民日報》,2018年7月14日,第1版。

  〔7〕〔25〕王堯:《習近平會見宋楚瑜一行》,《人民日報》,2014年5月8日,第1版。

  〔8〕〔10〕〔12〕〔19〕〔20〕〔21〕〔31〕〔33〕 吳亞明:《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人民日報》,2014年9月27日,第1版。

  〔9〕〔23〕新華社:《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保持銳意創新勇氣蓬勃向上朝氣 加強深化改革開放措施系統集成》,《人民日報》,2016年3月6日,第1版。   

  〔11〕〔15〕李濤:《〈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1月3日,第1版。

  〔13〕〔38〕吳亞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人民日報》,2013年6月14日,第1版。

  〔14〕陳偉光、馬躍峰:《習近平在會見蕭萬長一行時強調 兩岸同胞要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人民日報》,2013年4月9日,第1版。

  〔16〕〔28〕〔39〕陳鍵興:《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人民日報》,2016年11月2日,第1版。

  〔17〕〔22〕〔35〕〔3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57頁。

  〔18〕〔30〕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11月12日,第2版。

  〔2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3版。

  〔26〕〔27〕孫立極:《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人民日報》,2015年5月5日,第1版。

  〔29〕習近平:《習近平致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成立10周年的賀信》,《人民日報》,2017年5月25日,第1版。

  〔32〕習近平:《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民日報》,2014年2月19日,第2版。

  〔36〕新華社:《習近平在福建調研時強調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和保障》,《人民日報》,2014年11月3日,第1版。

  〔40〕孫立極、李章軍:《2010年海外華裔及港澳台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營 習近平出席並講話》,《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第1版。

  〔41〕陳斌華、孟娜、王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人民日報》,2015年11月8日,第1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