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宗義:印度不參與RCEP是重大戰略失誤
http://www.CRNTT.com   2020-12-20 00:21:52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作者 劉宗義)11月15日,中、日、韓,東盟10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15個國家在東盟峰會上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印度被排除在外。RCEP的簽署對於中國來說是一項外交勝利,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勝利。同時也說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改變的,東亞國家需要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經濟活動空間。東亞各國認識到只有彼此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發展。

  對於印度之所以不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印度政府自己的說法是因為中國在RCEP中佔據優勢地位,而中印之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印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加入RCEP,對其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對於眾多國際觀察者來說,一開始大家比較認同的是,印度國內的某些利益集團為維護其部門利益極力阻撓印度加入,莫迪總理及印人黨為了爭取他們的選票而作出讓步。另外,由於印度總理莫迪推行帶有強烈經濟民族主義色彩的“印度製造”政策,鼓勵本國產業發展,在目前情況下,印度的工業產品確實無法與來自中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商品競爭。

  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印度不參加RCEP也是由印度本身的經濟社會狀況決定了的。印度GDP的70%是服務業,尤其是印度引以為傲的軟體業和資訊服務業,主要是在給歐美國家做外包服務,整個產業鏈條被歐美、日本的財團牢牢控制。印度既沒有技術原創研發能力,也沒有工業基礎可以進行自我生產,其產品更無法轉化為印度的國內需求。印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被西方財團高度鎖定。包括莫迪在內的一些人渴望改革,渴望對其內部經濟結構進行大幅度調整,但印度經濟和社會結構被西方財團和本土官僚權貴、地方勢力高度鎖定,莫迪等人根本沒有多少活動的餘地。2019年11月5日,在宣佈退出RCEP談判一天後,印度宣稱將探討同美國簽署一份自貿協定。而在宣佈退出RCEP談判兩天前,11月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印度時曾表示,有必要嘗試重啟印度與歐盟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印度退出RCEP談判背後存在美國和歐盟的因素,這一判斷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得出的,就是說印度將RCEP看成是地緣政治工具,印度不願意站隊中國,希望加入美國和歐盟的陣營。去年這只是筆者的一個猜想,但從過去將近一年來印度所採取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對中國所採取的經濟制裁措施來看,印度之所以選擇不參與RCEP,真的可能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重大戰略決策,或者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印度的這一戰略失誤是基於對兩個因素的盲目樂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