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時力轟“農委會”不務正業 應為鳳梨事件負責
http://www.CRNTT.com   2021-03-04 11:25:24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4日舉行“除了全民挺鳳梨,政府更該做的三件事”記者會。(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中國大陸暫停輸入台灣鳳梨,時代力量4日召開記者會猛批主管機關“農委會”,時力秘書長白傾芬表示,2018年到2020年,中國市場佔台灣水果外銷約80%,主管機關對市場過度集中卻沒有預警,不需要負責?時力智庫執行長李兆立也批評,台灣水果研發品種動輒十多年,但農改場人員還得負責示範種電等無關研發作業,簡直是“農委會”版的消防員捕風捉蛇,“農委會”應正視。

  中國大陸3月1日起暫停輸入台灣鳳梨,一年影響約4萬公噸,約佔台灣鳳梨產量的一成,鳳梨事件餘波盪漾,也讓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台灣水果外銷僅依賴中國大陸等問題接連冒出,甚至也被質疑蔡政府花了新台幣2.7億所成立的台農發公司,3年來績效慘淡。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4日舉行“除了全民挺鳳梨,政府更該做的三件事”記者會,黨主席、“立委”陳椒華、時代力量秘書長白傾芬、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劉仕傑、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李兆立等人與會。

  陳椒華表示,蔡政府應在鳳梨事件做好基本功,時力提出三點主張,一、中國誠信不足,台灣應循WTO機制爭取權益。二、分散市場才能降低風險,重點是整體政策而非以國家隊做即時解決而已。三、在研發與檢疫方面也需要加強,才能從根本提升外銷競爭力。

  白傾芬說,鳳梨事件凸顯了主管機關“農委會”對於台灣農產品過度集中的問題沒有預警系統,2018年到2020年,中國市場佔台灣水果外銷約80%,其中鳳梨95.2%、蓮霧98.1%、鳳梨釋迦96.9%,以至於今天相關農業生產者失去主要市場,自然會造成恐慌,事前預警系統失靈,主管機關不需要負責任?

  白傾芬指出,台灣水果生產成本較高,我們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若鎖定全球化市場,必需要有完整行銷配套及產地開發口味做法,台灣人常認為自己的東西好吃,以鳳梨來說,台灣人口味偏甜,但歐美市場不一定會完全接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