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構建多元儲備體系防範抵禦重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1-09-09 08:22:48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強調國家儲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物質基礎,要從體制機制層面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強化戰略保障、宏觀調控和應對急需功能,增強防範抵禦重大風險能力。

  經濟參考報發表上海市委黨校教授唐玨嵐文章表示,國家儲備是政府為主體,以保障國家安全和宏觀經濟穩定為目的,有計劃進行關係國計民生的物資儲備。國家儲備主要著眼於應對事關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例如戰爭、自然災害、流行疾病、恐怖襲擊等,具有“穩定器”和“蓄水池”功能。在緊急狀態發生時,儲備物資能起到應急保障、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作用;在平常,則可調劑物資餘缺、平抑物價劇烈波動,發揮穩定市場功能。

  文章介紹,中國物資儲備體系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一是立法滯後,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物資儲備法律。二是協同不足,缺乏相對統一的指揮決策機構與完善的協調運行機制。中國大部分儲備物資歸口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管理,其餘的物資主要遵循專業歸口原則分歸相應部委。三是結構不合理。在儲備主體上,尚未形成政府儲備、企業儲備、社會機構儲備以及家庭儲備協同發展的格局。儲備功能偏重於戰略保障、應急作用的發揮,在引導市場、穩定預期、平衡供需等方面的宏觀調控作用發揮不足。在儲備方式上,重視實物儲備,能力儲備相對不足。

  文章指出,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儲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物質基礎,必須從體制機制層面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防範化解重大災害風險,保障國家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制度建設,統籌解決好“儲什麼”“誰來儲”“怎麼儲”的問題,系統規劃、科學優化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加快補齊補足關鍵品類物資短板。要發揮多元主體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多元互補,健全中央和地方、實物和產能、政府和企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機制,優化重要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分類分級落實儲備責任,完善儲備模式,創新儲備管理機制。要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增強大宗商品儲備和調節能力,更好發揮國家物資儲備的穩定市場功能。要提升動態管理水平,探索儲備物資的動態輪換機制。要推進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應用,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先進指揮通信等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