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能源轉型的必要性與艱巨性
http://www.CRNTT.com   2021-10-22 08:45:51


本次能源短缺、價格上漲,揭示出全球能源轉型升級過程並非一片坦途,必須高度重視新舊能源體系轉換過渡期間的能源系統運行安全風險。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近來,歐洲天然氣、電力、油品短缺問題愈演愈烈,全球能源價格加快上漲,中國部分區域局部時段也出現了能源供需偏緊問題,此次能源供應問題進一步凸顯了加快能源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體現出轉型過程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虎、田磊文章表示,在全球著力應對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實現由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轉型升級,可以說是解決傳統能源安全供給問題的治本之策,也是塑造未來低碳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舉措。對於自身化石資源不足的區域來說,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就是保障化石能源資源供應。中國的能源自給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遠高於歐盟,但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彈性、韌性和安全性的一次壓力測試,事實證明,一旦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正常運轉受阻,各國經濟運行將面臨巨大壓力。

  文章稱,能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有別於一般的工業品。因此,加快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化石能源進口,將屬地性特征強的可再生能源逐步發展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供應安全問題,這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特別是在很多國家和區域已明確提出碳中和承諾的背景下,碳關稅、碳壁壘蠢蠢欲動,世界經濟版圖和產業競爭格局面臨深刻重塑,加快發展低碳清潔能源,不僅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各經濟體綠色復甦的重要發力點,更是各國搶占未來低碳技術產業制高點的一致行動。正因為此,歐盟委員會在10月公布的應對能源價格上漲政策“工具箱”中,仍強調了將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並將其與提高能源效率一起作為未來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中長期手段。

  文章指出,本次能源短缺、價格上漲,揭示出全球能源轉型升級過程並非一片坦途,必須高度重視新舊能源體系轉換過渡期間的能源系統運行安全風險。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比例加速提高、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能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難度加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存在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特征,受天氣影響明顯。比如,北歐8月水電出力低於往年,歐洲9月風速也明顯低於歷史均值,風電、水電出力降低,加劇了歐洲天然氣及電力供應短缺局面。雖然當前全球範圍內各類儲能技術發展較快、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但許多新型儲能技術還在發展初期,還要加快發展一段時期才能有效滿足短期調峰及跨日能源電力儲存和調節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化石能源來支撐保障能源系統安全運行。

  另一方面,能源轉型過渡時期傳統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容易受到低估,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清潔能源加速發展,傳統能源長期投資收益呈下降趨勢、市場退出預期加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對傳統化石能源投資信心不足,若發生網絡攻擊或極端天氣等異常事件,就可能在部分時段、部分區域發生能源供應短缺問題。

  文章最後說,能源轉型之路崎嶇複雜,在應對氣候變化要求下,全球能源發展進入大變革、大調整、安全風險積聚期,傳統能源安全風險仍在加劇,新型安全風險又顯現苗頭。此次全球能源價格飈升提醒我們,在堅定加快能源轉型發展的同時,需高度關注轉型過渡期的能源安全問題,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重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協調發展,建立起應對潛在能源電力風險的政策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強能源系統抗衝擊彈性,為能源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