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基本公共服務兜底和賦能雙重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8:22:52


基本公共服務可以看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張基礎安全網。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強調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多次部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關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203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目標之一,並將“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作為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也把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務。基本公共服務被賦予了新的、更加重要的使命,對於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兜底和賦能的雙重作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和關鍵環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旭、社會事業研究室副主任顧嚴文章表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強調,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公共服務普及普惠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需求層次和供給職責不同,公共服務可劃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個大類。其中,基本公共服務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可以發揮兜底和賦能的雙重作用,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兜住民生底線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可以看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張基礎安全網。從兜底的角度看,在先富帶動後富的進程中,有一部分社會成員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惡劣、所依托的資源匱乏、自身或家人存在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有可能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但他們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益應該得到保障。這時,基本公共服務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就要擔負起兜底保障的責任,確保這部分群體也能有立命之本和安身之所。從賦能的角度看,加大教育培訓和衛生健康支出是人力資本形成的重要途徑,是提升人們致富能力的基礎所在。一方面,義務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人人可以享有的學習機會,讓發展型人力資本更廣泛積累。另一方面,健康水平是生存型和發展型人力資本的重要內容,提升健康水平離不開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無論是孕產婦健康服務,還是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基本醫療保險等,這些公共服務有利於全方位全周期守護人民健康,改善人民健康狀況,提高中國人力資本水平。

  還要看到,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全國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要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前者比後者要早15年左右。對於浙江這個示範區,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均等化,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前者要比後者早10年。從這個意義上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必須先行完成的重要目標。

  基本公共服務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中作出重要貢獻

  文章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社會大局始終保持穩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保障這一具有基本公共服務性質的制度在不斷健全。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專項社會救助等有力維護了社會公平,同時也為經濟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斷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促進了人力資本積累。特別是義務教育快速普及、就業培訓廣泛開展等,造就了以產業工人為代表、規模宏大、素質合格的勞動者大軍,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務的兜底保障不斷加強。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特別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實現城鄉統籌,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從無到有,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務的賦能效應持續發揮。比如,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持續提高,優質均衡發展態勢明顯;“十三五”時期,累計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顯著提升了勞動力就業技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體系發揮出重要作用,有力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脫貧攻堅中,基本公共服務兜底和賦能的效應更為凸顯。兜底方面,通過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的貧困人口全覆蓋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的應保盡保,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賦能方面,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切實解決了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使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加大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力度,促進了就業扶貧覆蓋面的擴大,賦予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自我發展能力,進而為脫貧後進一步邁向共同富裕積累了寶貴的人力資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