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直播打賞授受雙方都理性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1-12-10 14:30:14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不久前,33歲的網紅女主播“豫北女保安”趙馮馮不幸遇害,犯罪嫌疑人是她的“粉絲”,曾為其打賞不少。“線上刷得爽,線下悔青腸”。近年來,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一些主播靠打賞賺得盆滿鉢滿,但圍繞直播打賞產生的各類糾紛也日益增多。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38億,占網民整體的63.1%。另外,2015年我國視頻直播行業付費用戶僅有770萬,到了2019年增長到3610萬,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7.2%,用戶付費率也上升到9.6%。我國網絡直播用戶群體越來越龐大,打賞主播的付費用戶也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高,打賞收入成直播平台、主播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與此同時,因為直播打賞而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給直播平台、主播帶來豐厚收益的打賞行為,因沒能得到有效規範,從而衍生了不少亂象,較為常見的有未成年人打賞亂象。諸如有“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90後’出納挪用4826萬元公款,一年多時間打賞主播2000多萬元”等等,類似問題屢見不鮮。

  為了獲得更多打賞,主播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刺激、誘導網友打賞,比如有的直播間會將贈送禮物的粉絲進行排名,贈送高額禮物的粉絲會獲得主播額外的關注和點名互動……這些刺激手段就更容易讓網友進行激情打賞、高額打賞等非理性消費。

  要防範這種非理性消費,就要做好相應防控,要採取有效措施讓雙方都變得“理性”起來。早在今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而如果用戶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台就會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管理規定也將會要求平台對單筆打賞的最高額度加以限制,從而限制高額打賞;對於未成年人打賞行為,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遏制。

  此前,最高法出台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也明確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台“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要讓直播打賞的授受雙方都“理性”起來、冷靜下來,主播、平台不至於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網友也能理性打賞、理性消費。通過直播打賞設置冷靜期等措施,實現行業規範;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司法懲戒與保護;廣大網友也不要盲目消費。這樣才能有效遏制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等非理性消費,從而給造成一些用戶盲目消費、狂熱打賞的直播打賞澆上理性的“涼水”,有利於保護好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也能避免未成年人成了直播打賞利益相關方“圍獵”的“獵物”。讓直播打賞不再是一場“衝動消費”,這樣也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符合行業的長遠利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