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雲”上開出智慧花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10:13:08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最近,雲南省開遠市種花大戶張海備家的鮮花大棚裡,多了一些插在地裡和掛在棚上的圓柱體“小吊燈”。隨手摘下一個,張海備告訴記者:“這些可不是燈泡,而是智能傳感器,我的棚現在也成數字化大棚了!”

  張海備介紹,大棚接入智能傳感器後,自己可以通過手機上的“慧農管家”小程序,實時監測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土壤肥力等。“平台提供了精准種植方案,需要給花澆多少水、補多少光都一目了然,我家的菊花等級從之前的C級提升到了A級,收益增長了四成多!”

  張海備所說的“平台”,正是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5月正式運行的數字花卉全產業鏈平台,覆蓋園區內的25家鮮花企業和10家試驗種植戶。“平台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室環境,提供精准化農業種植方案。對於規模化生產企業,這一環節的技術應用可實現每年節約人工成本近40萬元。平台還覆蓋研發、銷售、運輸、售後等環節,為花農和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園區技術人員儲園介紹。

  近年來,開遠市大力開展“數字鄉村”試點項目,將數字化花卉種植從精細種植延伸到產業鏈綜合服務。2021年1月,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通過數字化監測,每一批次的花都可以追溯種苗來源、種管過程、采後處理、包裝、儲運環節。”儲園說,“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花卉,實現全流程定位,減少黴菌滋生,加強鮮花品控。”

  除了以上應用,平台在售後服務上也可以發揮作用。通過訂單售後數字化管理,可以在生產環節中精准定位客戶針對某一批次的問題投訴並予以糾正,彌補了過去依靠人工進行生產管理的不足。

  目前,平台已接入產業園近5年的產業數據。“經過綜合分析,能更及時、靈活地調控區域品種種植配比、產出時間和產量,實現柔性產出。”儲園舉了個例子,近段時間有一款玫瑰銷售火爆,平台會計算花卉上市時間差,預測市場銷量,並提示錯峰上市,避免園區內部扎堆生產,供企業和種植戶科學決策。

  “今後,數字農業還要拓展到其他領域的產、研、銷等環節,讓產業數字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對於未來,開遠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超充滿期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