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縣域發展已進入全面轉型期
http://www.CRNTT.com   2022-06-15 08:43:40


中國已進入縣域發展全面轉型的新時期。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中國已進入縣域發展全面轉型的新時期。從土地面積、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看,縣域均是重要的行政單元。2019年,中國所有的縣和縣級市的面積加起來占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90%。工信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億元,約占全國的41%。

  中國區域發展差距主要體現在縣域之間尤其是農村地區之間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後凱文章表示,從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經驗看,省域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縣域經濟,縣域經濟主要依靠鎮域經濟,鎮域經濟相當部分是靠村域經濟拉動。因而,縣域經濟發展緩慢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東北地區整體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

  縣域經濟發展滯後拉大區域發展差距,使共同富裕面臨嚴峻挑戰。一是縣域經濟發展滯後是東北人口外流的根源。2010~2020年東北縣域人口減少約700萬,占東北三省人口減少總量的63.2%,且農村人口減少的72.6%是流向省外地區。東北縣域發展滯後主要原因包括:對縣域發展缺乏戰略層面的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體系嚴重滯後,缺乏產業支撐、難以創造充足的就業崗位。二是鎮域經濟轉型乏力,制約縣域經濟發展。鎮域經濟發展面臨人口規模較小、產業集聚水平較低、資源能耗較高、土地利用效率較低、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融資籌資困難、人才和技術缺乏等突出問題。三是村莊分化加劇制約共同富裕實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20年對全國10省區50個縣156個鄉鎮308個行政村3833個農戶的調查顯示,戶均收入最高的十個村和最低的十個村的收入倍差為25倍;即使以最高的30個村和最低的30個村比較看,收入倍差也接近11倍。從縣域整體看,縣域與城市發展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

  中國已進入縣域發展全面轉型的新時期,縣域的全面轉型發展需要凸顯三個面向,即面向高質量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共同富裕。縣域轉型的著力點在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實施差異化的轉型發展戰略,以創新驅動縣域全面轉型發展。

  實施差異化的縣域轉型發展戰略

  文章指出,立足縣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特點和發展差異,綜合考慮區位、資源禀賦、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等因素,構建具有縣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東部發達地區已經在“一縣一業”基礎上,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如何構建“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而言:一是推動縣域產業發展走園區化、集群化、生態化的道路。二是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差異化的縣域發展戰略,開展差別化的政策支持和考核評價。三是對於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構建生態型的產業體系,同時結合資源補償、生態補償、耕地補償、區域補償等政策工具,完善補償政策體系,實現經濟發展、農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有效平衡。四是通過優化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相關政策等舉措,著力激發縣域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