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陳麗麗:鄭成功復台政策對未來兩岸統一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6-26 00:17:27


陳麗麗(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作者 陳麗麗)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鄭成功收復台灣維護了祖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生平事蹟有四個鮮明特徵:一是抗清復明的忠義之舉;二是驅荷復台,捍衛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是加速閩台各領域融合發展,縮小了寶島台灣與祖國大陸的差距;四是鼓舞和支持了亞洲人民掀起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這四個特色至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啟示。

  一、鄭成功收復台灣,捍衛了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是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偉大民族英雄。

  2022年壬寅虎年大年初一,即陽曆2月1日,是兩岸同胞共同紀念的特殊日子,360年前的這天,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25000餘將士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於1662年2月1日迫使荷軍總督揆一在投降協議書上簽字,標誌著寶島台灣重回祖國的懷抱。鄭成功在勸降書上嚴正聲明:“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還,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鄭成功收復祖國領土寶島台灣的過程,展現出其不畏強敵的必勝信念、保存實力的戰爭謀略、守衛國土的民族意識、仁義之師的明確目標,對新時期解決台灣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是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偉大民族英雄。

  現如今,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台獨”分裂行徑,企圖在歷史、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等方面全面“去中國化”,弱化台灣人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甚至出現利用網絡新媒體、動漫等多種管道、多種形式醜化鄭成功,引發兩岸同胞普遍關注與憤慨。兩岸同胞敬仰鄭成功,並且已經將鄭成功神格化視為“開台聖王”。目前全台灣宮廟就有社團140多個,信眾達200多萬。台灣同胞心靈深處對祖國大陸的眷念,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摯愛,堅如磐石,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撼動的。

  二、鄭成功為新時代加速推進閩台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收復國土不是終點,鄭成功復台後的更大功績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基礎和資源,推動寶島台灣廢除荷蘭侵略者的殖民體制,加速推進閩台各領域融合發展,夯實收復台灣、建設台灣和發展台灣的社會基礎。

  (一)鄭成功統一法律制度,力推閩台政治融合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首先是建立政權,廢除荷蘭侵略者的一切殖民體制,採用明朝的做法,在台灣設置府縣制,確立起與祖國大陸相同的府縣制度。鄭成功以台灣為東都,設承天府,下設二縣,其中天興縣管轄北路,萬年縣管轄南路;訂立官制,設吏、禮、戶、兵、刑、工六官,並置六科都事和承宣、賓客諸司。鄭成功之後,鄭經等進一步完善府縣和職官制度,創設鄉里保甲制度,宮室、廟宇和各種典章制度,奠定了台灣在日後發展成為一個以漢民族文化為主的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條件,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影響力和向心力。

  (二)鄭成功統一經濟制度,積極推動閩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鄭成功強化海防,寓兵於農,積極推行屯墾制度,鼓勵大陸沿海10多萬大農民來台開墾,並把大陸的經濟制度、社會文化“移植”到台灣,促使台灣的經濟社會面貌逐步發生了變化。

  他幫助高山族提高生產技術。改變了高山族各部因為處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收割的時候只會一穗一穗地採集的原始生產方式。鄭成功把大陸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廣到高山族地區,為其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厚實根基。

  鄭成功利用在廈門時的有利條件和基礎,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早在東渡台灣之前鄭成功就設立了海路五大商行。山路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設在“京師、蘇杭、山東等處。海路為仁、義、禮、智、信等五行,設在廈門。鄭成功登台後,立即廣拓兩岸直接貿易管道,收益豐厚,以至於鄭成功之後的二十多年裏,台灣經濟與大陸逐漸同步發展。

  此外,鄭成功收復台灣,為亞洲人民反殖鬥爭打響了勝利的一炮,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東進,對華僑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亞洲歷史發展的進程,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立足新時代,應進一步感召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福建祖地全面高質量發展超越,持續提升“兩岸經濟融合”的社會覆蓋面和參與度,為台灣同胞瞭解和融入祖國大陸新發展格局提供最有效的經濟保障和充分發展空間。應把建立最廣泛的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統一戰線和實現兩岸同胞共同富裕的目標擺在核心重要地位,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兩岸同胞在生產發展、就業、求學、教育、居住、婚姻、醫療、養老、娛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經濟社會諸多領域實現融合發展,全面提升融合發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福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為台灣同胞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共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紅利提供一體化的制度保障,

  (三)鄭成功弘揚儒家文化,凝聚民族意識,積極推動閩台文化融合發展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積極興辦學校,禮樂衣冠,弘揚儒家文化,凝聚民族意識,積極推動閩台文化融合發展。鄭經繼位後,大力宣導儒學教育,建孔廟,造明倫堂,設太學,規定“凡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使中國千餘年的儒家傳統文化得以在台灣傳承,並與大陸保持文化上的一致性,為康熙年間實現兩岸統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等五項政策主張,強調“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立足新時代,應高度重視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等方面的重要戰略價值發掘,講好“兩岸同胞故事”,積極推動閩台姓氏族譜數位化建設與傳播、閩台兩岸宗親對接、閩台文教交流合作、兩岸青年就業創業融合發展制度建設與配套服務,建構兩岸產教融合發展示範區,有縱深的持續培育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與文化認同,凸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親情與特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三、鄭成功文化已成為一種彰顯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遺產,激勵全體優秀中華兒女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為台灣的開發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鄭成功所發揚光大的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抵禦外族侵略的精神和勇氣都是鄭成功留給我們的重要的文化遺產。“鄭成功文化”蘊含的八大文化精神內涵,即開疆辟土的拚搏精神、保家衛國的高尚精神、冒險進取的海洋精神、忠孝節義的儒道精神、文化傳承的敬業精神、福澤子民的仁政精神、光宗耀祖的忠義精神和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歷經數百年的感知與流傳,成就了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抵禦強權侵略者、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動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精神表徵。鄭成功已經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象徵和凝聚兩岸同胞共同記憶的歷史符號。

  今天,我們勇擔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特殊歷史使命和政治任務,共繪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新篇章,任重道遠。讀懂“九二共識”、“兩岸融合發展”、“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引導兩岸同胞共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這是鄭成功文化在新時代的新發展,也是擁護祖國統一的全體優秀中華兒女的正確的歷史選擇和共同奮鬥目標。

  四、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攔中國統一,應對新變局,面對新挑戰,加強邊海防建設、海疆開發和海洋強省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戰略意義

  鄭成功是十七世紀活躍在遠東國際舞台上的一位海洋英雄。在與西方列強海上軍事較量中,他所領導的鄭氏海商集團憑藉著壓倒性的海上軍事力量,打敗了“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殖民者,將他們從台灣驅逐出去,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攔中國統一,譜寫了“開闢荊榛逐荷夷”的光輝篇章,成為兩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被許多台灣同胞視為台灣的“守護神”。鄭成功還以其高度重視海防建設、海疆開發和海權思想與實踐,當之無愧地發展成為東亞海域的霸主,影響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我們決不能忘記,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相繼有1860艘各國列強的各種艦艇入侵,中國也因此被迫簽訂了470多個不平等條約!正是這無比慘痛的歷史記憶,才是今天中國發展強大海軍的動力。今天的祖國如此強大,讓無數先輩的強大海防夢得以實現。我們注意到2022年6月17日上午,大陸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了,祖國大陸愛好和捍衛和平的力量在不斷增強,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福音與驕傲。

  應對新變局,面對新挑戰,應積極推進經濟建設與邊海防建設、海疆開發和海洋經濟協同發展,此舉對於處於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的福建省尤為重要。2021年發佈的《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海岸-海灣-海島”全方位佈局,進一步優化“一帶兩核六灣多島”的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格局,構建高質量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高能級激發海洋科技創新動力、高標準推進涉海基礎設施建設、高站位打造海洋生態文明標杆、高水準拓展海洋開放合作空間、高效能完善海洋綜合治理體系。

  到2025年福建基本建成海洋強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努力實現“十四五”期間福建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8%以上,海洋科技創新邁大步,新增省級以上涉海創新平台5個,海洋新興產業專利擁有量6000項,建成中國科技興海重要示範區;強化福建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國際航線5條,海洋環境更具魅力,海洋治理更具效力。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躍上更大台階,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和中國科技興海重要示範區。“海上福建”建設藍圖為兩岸海洋經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發展“綠色發展”和共同“面向深遠海”創造了巨大發展空間與發展機遇。

  (作者: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教授,兩岸關係理論漳州研究基地副主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