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藍太機制”折射美國控制欲
http://www.CRNTT.com   2022-07-14 14:25:31


 
  太平洋地區主義50年的歷史是一部地區決策程序去殖民化的歷史。太平洋島國論壇本身就是建立在自決原則基礎上的,它是旨在界定一些結構的謹慎嘗試,這些結構將令太平洋島國對它們與更大的國家在貿易、安全和殖民政策方面的關係擁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權。這一目標最初是通過限制太平洋島國的成員資格來實現的,該論壇最初只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發出邀請,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很近,而且提供了經濟支持。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論壇開始邀請適當的外部力量建立論壇對話夥伴機制。目前有21個對話夥伴。

  而藍太平洋合作夥伴機制打亂了太平洋島國按照“與所有人都是朋友”的原則建立的現有架構。該倡議實際上形成了一個由五個“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的特殊集團,這些夥伴在取代中國或與中國競爭方面有著共同利益。這樣一來,它就成為地區架構中的一個新組織——一個內部圈子,從而使現有結構復雜化和被忽視。

  雖然聲稱該倡議是基於協商的,但一個嚴重問題是,它可能繞過了正常的區域決策實踐。

  這種霸權態度還體現在,該倡議聲稱願意與其他與太平洋地區有著共同“價值觀和目標”的外部夥伴(法國?抑或是歐盟?)進行合作。但是,它們有什麼權力決定誰將參與這個新的地區架構的隱秘內部圈子呢?

  總體而言,白宮的這一倡議事實上是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將藍太平洋合作夥伴機制置於太平洋地區主義的架構之下,是自作主張。它把中國等明顯已經在該地區“交付了成果”的論壇對話夥伴排除在外,這與該論壇“與所有人都是朋友”的原則背道而馳。它讓各島國面對一個有著共同目的的聯盟——但這個聯盟的目的未必與各島國的願景一致。這限制了太平洋島國的主權,而這正是該倡議的意圖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