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約多國升級潛艇救援系統 具有多項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4:59:05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潛艇作為現代海戰中重要的武器裝備,其發揮威懾力的代價,是時刻面臨危險的作業環境。由於潛艇救援難度較大,相關課目一直是多國海軍演練的重點。7月11日,英國媒體介紹了北約潛艇救援系統的發展情況。文章稱,隨著北約第三代潛艇救援系統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部署,相關國家將進一步增強對潛艇安全的保障能力。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執行任務期間遇險,由此催生了北約多國新的潛艇救援系統概念。當年12月,英國、法國、挪威和土耳其4國共同確立了新救援系統的工程定義。經過3年論證,土耳其退出,其餘3國簽訂價值1.67億歐元(1歐元約合6.8元人民幣)的潛艇救援系統方案。2008年,北約潛艇救援系統海試成功並正式投入使用。由於英國是項目牽頭方和主要出資方,該系統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負責,平時部署在英國克萊德海軍基地。

  據介紹,北約潛艇救援系統主要由干預和救援兩個子系統協作完成救援任務。干預子系統是救援工作的“急先鋒”。該子系統在接到救援命令後,主要任務是確定遇險潛艇的位置和做好救援前的準備。救援子系統是執行任務的“主力軍”。它包含便攜式投放和回收裝置、救援器、便攜式導航追蹤通信裝備及其他支援型裝備。

  一般來說,救援系統工作分3步進行。首先是安裝、連接和調試各類裝備。在確定受損潛艇位置後,救援人員會在母艦上安裝便攜式投放和回收裝置。該裝置是整套救援系統的基礎,能在浪高5米、海況6級的極端條件下運行。其次是救援器實施對接。救援器長9米、重30噸,最大下潛深度達610米,由2名駕駛員和1名操作手控制。救援器與潛艇的救生艙口成功對接後,最多可一次性救援12人。最後是由高壓負壓艙轉運人員。由於潛艇受損,人員在艇內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從海下快速返回海面有較大壓力差,因此救援器重回母艦後將與高壓負壓艙連接,負責人員的恢復和治療。該艙室最多可容納72人。

  與其他國家的潛艇救援系統相比,北約潛艇救援系統具有多項優勢:反應速度快,該救援系統全時待命,且所有裝備均可由空中運輸,24小時內能抵達全球任一海域;裝備通用性強,可在超過2000艘民用船只上使用;技術優勢大,今年年底前,由英國詹姆斯·費舍爾防務公司牽頭的北約第三代潛艇救援系統即將服役,該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各裝備之間的接口大幅減少,救援響應時間更短、適用母艦更多。

  來源:中國國防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