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探店試吃:流量背後是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22-08-06 11:21:09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據工人日報報導,當下,不少主播進入餐飲探店行業,許多消費者也會通過探店主播的視頻推介,“種草”或“避雷”。這種模式一度被部分餐飲商家當作“流量變現”渠道,但由於缺乏規範、主播良莠不齊,也出現虛假推薦、數據造假等情況。部分主播“探店”變“探錢”,給錢就“真好吃”,不給錢就“不推薦”,這也讓商家苦於“被探店”。

  頭部探店主播推廣費萬元起步

  “水煮肉片、瓦罐雞湯、回鍋肉、麻婆豆腐,四個菜只要49元……”7月11日,《工人日報》記者在多個網絡平台看到同一個探店博主對位於重慶九龍坡區一家川菜館“種草”。

  該餐館負責人袁海(化名)介紹,餐館今年3月才正式營業,周邊餐館有十幾家,新店開業後,為了攬客,他也用過發傳單、優惠券等手段,但效果並不好,在朋友提醒下,他把目光投向了“探店網紅”。

  “粉絲多的價格貴,粉絲少的又沒效果。”就在袁海思索怎樣“花小錢辦大事”時,兩名探店主播走進餐館。他們在各大平台均有賬號,累計粉絲20萬,既做免費探店,也接有償推廣業務,一條的推廣價格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袁海與他們達成協議:拍攝一條時常1分半的探店視頻,價格為2000元,若有來店就餐的食客在推廣視頻的鏈接上購買了套餐或優惠券,主播按照5%比例抽成。

  重慶一名由傳統媒體人轉型的探店主播透露,目前,該市探店主播已經超過了1000人,而探店本質就是流量“生意”。主播的粉絲量、點擊量就是談價的籌碼,某些粉絲人數過百萬的“頭部主播”,推廣費多是萬元起步。

  這本“流量生意經”主要有資源互換、有償推廣和平台團購三種模式。其中,資源互換是商家免費為主播提供餐飲服務,主播在平台發布體驗感受;而平台團購是指網絡平台邀請商家入駐後推出團購套餐,主播在探店視頻中貼上團購套餐鏈接,用戶購買使用套餐後,主播獲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試吃“雲體驗”真假難辨

  線上引流,線下變現的方式,讓商家和探店主播都嘗到了“甜頭”。重慶自媒體人陳丹告訴記者,探店內容無論是好物推薦還是差評“掃雷”,看上去都是站在消費者角度,不少消費者也從最開始看點評變為刷視頻。

  但由於入行門檻低、規範缺失,探店亂象也存在,一些主播“看錢說話”的做法,既讓不少商家苦“探店”久矣,也讓消費者難識真偽,頻頻“踩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