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撤軍留下爛攤子 阿富汗人民深受其害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11:34:10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據光明網報道,2021年8月30日,隨著最後一架美軍運輸機從喀布爾國際機場起飛,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美軍倉促撤離告終。這場美國“史上最漫長戰爭”給阿富汗帶來巨大災難。

  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繼續禍害這個苦難的國家,不僅對其施加經濟制裁,還將阿中央銀行數十億美元外匯儲備凍結,導致阿富汗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如今,美國撤軍已過去一年,但阿富汗仍然面臨嚴重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危機。美國無疑是罪魁禍首。

  滿目瘡痍

  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曾表示,幫助阿富汗人民建立“一個自由社會”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然而,美國的入侵沒有實現其描繪的“自由”,反而給阿富汗帶來貧困和死亡。

  據統計,美國入侵阿富汗20年間,奪去了包括3萬多平民在內的17.4萬阿富汗人的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淪為難民,超過一半的阿富汗人面臨極端饑餓。

  長期的戰爭不斷摧毀著阿富汗的基礎設施,導致阿經濟發展困難、民衆生活艱辛。“美國人來之前我們沒有電,現在還是沒有電。之前窮人沒有房子住,現在還是沒有。”喀布爾市民納西爾·艾哈邁德·阿米裡對記者說,美國人為了自身霸權擴張的利益需要來到阿富汗,阿富汗人從中吃盡了苦頭。

  美國是以“反恐”為名入侵阿富汗,卻“越反越恐”。20年間,美國按照自身需要定義恐怖組織,為實現自身地緣政治目標選擇性反恐。這導致阿富汗境內恐怖組織數量從20年前的個位數增加到如今的20多個,不僅令阿富汗民衆深受其害,并且危害周邊國家安全。<nextpage>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教授阿布扎爾·哈帕爾瓦·扎扎伊說,“只要自身利益需要,美國可以把任何組織列入或移出恐怖組織名單”,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所作所為讓阿富汗人民陷入難以走出的困境。

  雪上加霜

  美國打爛了一個國家,毀掉了一代人的前途,最後不僅一走了之,還要把阿富汗人民賴以生存的一點救命錢據為己有。美國對阿富汗實施制裁并凍結阿中央銀行巨額海外資產,導致阿富汗外匯緊缺,物價上漲,經濟形勢惡化,民衆生活雪上加霜。

  由於貧窮,約300萬阿富汗兒童被迫輟學賺錢養家。聯合國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近2000萬阿富汗人面臨嚴重饑荒。

  美國制裁導致的人才流失、外匯緊缺等問題令阿富汗缺乏自身發展的“造血能力”,發展乏力致使經濟持續蕭條。阿富汗鋼鐵行業協會主席阿蔔杜勒·納西爾·裡什提亞對新華社記者說,全阿富汗的大小鋼廠都面臨技術人才短缺問題,由於美國制裁,不少技術人才無法來阿富汗發展,本地企業也無力聘請他們。

  今年6月22日,阿富汗東部發生強烈地震,造成1000多人遇難,近2000人受傷,數萬座房屋被毀。面對如此嚴重災難,美國仍不解除制裁,對國際社會給阿富汗的援助制造障礙,令災後重建工作面臨重重困難。

  美國非政府組織“阿富汗人共創美好未來”聯合創始人阿拉什·阿奇扎達撰文指出,美國扣押阿富汗央行美元資產、對阿實施嚴厲制裁、突然停止對阿援助等行為制造了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導致阿富汗全國一半以上地區處在饑荒邊緣。<nextpage>

  “過去20年,美國沒有給阿富汗帶來任何發展,如今在阿富汗最困難時還對我們發起了制裁。”阿富汗喀布爾大學學者納吉布拉·賈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制裁是導致阿富汗目前陷入人道主義危機的主要原因。

  不負責任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眼下烏克蘭危機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阿富汗則正悄然被遺忘。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迪此前曾表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烏克蘭時,國際社會不應忘記阿富汗嚴峻的人道主義形勢。但如今的實際情況卻是,阿富汗外國投資枯竭,來自國際社會的資金援助大幅減少。

  法國《觀點》周刊網站刊文指出,西方國家已將目光從阿富汗移開。阿奇扎達批評,美國對阿富汗人遭受的苦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卻“似乎急於假裝認為阿富汗已經不複存在”。

  不僅如此,阿富汗還受到烏克蘭危機外溢效應影響,面臨食品價格飛漲的局面。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烏克蘭危機將持續給阿富汗的小麥等食品以及燃料價格帶來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20多年前,美國為了一己私利對阿富汗發動戰爭,如今,美國又為了一己私利搞所謂“大國競爭”,一方面在烏克蘭危機中不斷煽動對抗、火上澆油,一方面將受危機外溢效應影響的阿富汗置於“被遺忘的角落”。這樣的做法赤裸裸地體現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本質。<nextpage>

  就像阿富汗題材小說《群山回唱》中所寫,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每平方英裡都有一千個悲劇”。美軍一年前走了,但他們把爛攤子留給了阿富汗,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制造的悲劇遠沒有結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