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沒了“北溪”,歐洲從哪兒獲得天然氣?
http://www.CRNTT.com   2022-10-05 09:29:46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報道,不管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事故的真相如何,歐洲大部分地區現在不得不面臨2022年冬季——甚至更遠的將來——沒有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可用的嚴峻形勢。

  不管是家庭、企業還是各個產業,接下來的兩個冬季對歐洲所有天然氣消費者來說都將極具挑戰性。

  報道指出,在過去,歐洲發揮了平衡作用:液化天然氣通常是在夏季亞洲需求較低的時候被運往歐洲,因此,與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相比,液化天然氣在歐洲天然氣安全方面發揮的作用可謂微不足道。

  如果到2027年,歐洲不再進口任何類型的俄羅斯天然氣,那麼它將不得不與作為需求中心的亞洲展開競爭。目前尚不清楚液化天然氣市場需要多長時間來增加供應以滿足歐洲的新需求,但全球市場將因此進行再平衡。

  報道稱,2021年,在歐盟消耗的所有天然氣當中,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約占40%。德國尤其依賴這種廉價天然氣供應。天然氣僅占其國內發電量的15%左右,但許多人依靠天然氣來取暖,它對石油化工等重工業也至關重要。

  報道稱,現在有必要采取果斷措施來確保替代供應、減少天然氣需求,并為今年冬天可能出現的天然氣短缺做好准備。例如,歐盟的“節約天然氣以安全過冬”計劃旨在要求人們降低家裡和辦公場所的供暖溫度,使歐盟今年冬季的天然氣需求降低15%。預計今後幾天,歐洲將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來說,好消息是歐洲的其他管道天然氣來源——挪威、北非和阿塞拜疆——全都保持正常。目前歐洲的儲氣設施庫存已達到80%以上,早於歐盟設定的最後期限,即在10月底實現這一儲氣量。

  報道稱,歐洲能否安然度過這個冬天而不遭遇天然氣供應危機,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不僅僅是天氣有多冷,還取決於陽光和風力,因為一旦許多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跟不上,天然氣是備用計劃。

  不然的話,歐洲需要吸引靈活的液化天然氣貨船前往歐洲(也就是不與長期合同掛鈎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預計歐盟成員國和歐洲經濟區成員國將比2021年多進口41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以彌補俄羅斯進口減少量的67%。但是,液化天然氣供應缺口依然很大,而且有跡象表明,爭奪冬季液化天然氣供應的競爭正在加劇。

  報道指出,為了確保液化天然氣進口,歐洲需要建設更好的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這些設施目前已經超負荷運轉。全球液化天然氣運輸能力也捉襟見肘,租用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向歐洲輸送的費用每天超過10萬美元——上個月上漲了60%。

  報道稱,據一項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到2025年,歐盟總的進口能力可能增加42%。但建設這些永久使用的液化天然氣終端需要時間。

  該報告指出,歐洲的進口能力將比液化天然氣供應增長得更快,從而導致競爭加劇和未來幾年市場吃緊。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對阿聯酋等液化天然氣出口國進行了短暫訪問,以填滿他的新終端。

  報道稱,到2026年至2027年,隨著卡塔爾擴大產量和美國的新項目投入生產,一波新的液化天然氣供應浪潮將填滿這些終端。當前的天然氣危機也在推動新的投資,特別是在美國。

  但歐盟不僅希望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它還尋求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效率、使國內的供暖電氣化,以及為各行各業找到天然氣的替代品來降低天然氣需求。這意味著,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很可能在這個十年末達到峰值,從而加劇全球供應過剩。

  報道指出,歐洲對當前天然氣危機作出的反應可能意味著,到2030年它消費的天然氣將遠少於預期,而且在實現氣候變化目標以及改善能源安全方面它將走得更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