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正視“新老人”釋放出的養老新需求
http://www.CRNTT.com   2022-10-17 08:50:35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愛上網、愛購物、愛旅遊、愛運動、愛美容……這些過去屬於年輕人獨有的標簽,正越來越多地被60後“新老人”群體所分享。處於活力老人階段的60後,對高質量的老年生活有了更多新想法,其釋放出的新需求也讓養老涉老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10月12日《工人日報》)

  “新老人”,是指20世紀60年代出生、如今60歲左右的老年人群體。他們近年來陸續進入退休年齡,每年2000多萬人的規模,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與人們對老年人群體的傳統認知不同,這批“新老人”進入職場和社會後的人生軌跡,幾乎與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同步,其退休後的生活、興趣和愛好發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新老人”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對高質量的老年生活有更為多元和個性化的需求。

  關愛和服務老年人,應該正視老年人的需求。梳理媒體報導,“新老人”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思想觀念開放、財富擁有程度高;他們身體健康、心態年輕、生活時尚、愛好廣泛,樂於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他們不甘於平淡,渴望享受生活,發揮自身價值,得到社會認可。有人總結“新老人”是“有錢有閑,更潮、更闊、更懂、更會玩”的一代。滿足“新老人”的新需求,既要依靠他們自身的努力,也給政府、企業、社會出了一道新考題。

  從基礎的吃穿住用行,到提升生活品質,如娛樂、保健、旅遊、社交等,“新老人”新興的消費需求,對供給端提出了更高要求。旅居養老、抱團養老、智慧養老、田園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方興未艾,給養老涉老產業帶來了新的契機。應針對“新老人”的新需求,進一步深耕、細分養老涉老產業,創新老年康養模式,開發適老化產品,發展老年自駕旅遊、老年新潮體育、老年在線教育、老年智慧娛樂等消費新業態,提供有效供給、精準服務。

  老有所學是許多“新老人”步入人生後半場的精神追求。當前,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已成常態,折射出“新老人”對知識的普遍渴求。各地應堅持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為導向,在加大投入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同時,不妨依托社區黨群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現有資源對老年人就近施教,或引導社會力量加入辦學、鼓勵老年人自發組織辦學,還可通過“送課上門”打通老年教育“最後一公里”,多方合力保障“新老人”群體老有所學。

  在老年人力資源構成中,低齡、健康的老年人是主體。“新老人”雖然從崗位上退休,但仍然在不斷擴展自己的生活半徑,繼續發揮餘熱投身公共服務和社會建設的意願更強。比如,江蘇無錫每年都會舉辦“銀發專場”公益招聘會,每場招聘會約有200至300名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重慶正大力探索面向低齡老年人的志願服務新種類,拓寬“新老人”志願服務社區的參與渠道,適時發展更適合他們的志願服務項目,令老年人才老有所為。

  “新老人”已從單純追求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擴展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祗有精準聚焦“新老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務老人、挖掘老齡“紅利”。

  來源:東方網  作者:付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