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減超五成,彰顯美麗中國綠色本底
http://www.CRNTT.com   2022-11-04 08:56:04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些年,藍天白雲漸成常態、綠水青山隨處可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大提升了億萬民眾的幸福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其中一個標誌性舉措就是部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圓滿超額完成,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空氣質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2021年,全國PM_2.5平均濃度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歷史性達到了世衛組織第一階段過渡值;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比2015年增長了6.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了51%。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
  
  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十年來,我國地表水Ⅰ—Ⅲ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升了23.3個百分點,達到84.9%,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土壤環境質量發生了基礎性變化。我國出台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礎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開展全國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土壤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態環境保護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從思想引領來看,是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從戰略部署來看,我們把“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綠色”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理念得到貫徹執行。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