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對抗癌症的五大新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23-02-08 10:12:50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人類最終能在抗癌這場持久戰中取得勝利嗎?

  據科技日報報導,科學家最近在醫學等領域取得的進步為人們應對癌症增添了一些新武器,其中包括個體化基因療法、人工智能篩查、簡單的血液檢測,甚至可能很快會出現疫苗。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物理學家組織網在日前的報導中列出了癌症診療方面一些極具潛力的新進展。

  免疫療法

  利用藥物刺激免疫系統追蹤並殺死癌細胞,是過去10年癌症治療領域最大的進展之一。與化療相比,免疫療法更少出現嚴重副作用,將對多種癌症的治療產生深遠影響。

  2010年以前,皮膚癌黑色素瘤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往往極低,但得益於免疫療法藥物,如今一些患者的存活期超過10年。

  除黑色素瘤外,有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等也有較好治療效果。但免疫療法並不適用所有癌症,且免疫療法本身還是會產生副作用。

  有癌症研究專家指出,免疫療法目前仍處於初期,雖然提高了人們的抗癌水平,但仍需“盡可能智能地”結合不同種類的免疫療法。

  CAR-T療法

  CAR-T療法指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涉及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T細胞,然後在實驗室對它們進行改造,使其能識別癌細胞,經過改造的T細胞隨後被重新注入患者體內,以攻擊癌細胞。

  2012年,在嘗試其他辦法無果後,6歲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艾米莉·懷特海德接受了CAR-T療法,結果該療法使其體內惡性白血病細胞消失了,CAR-T療法也因此“一舉成名天下知”。

  2017年,美國國家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批准這種創新的癌症療法上市,但迄今CAR-T療法主要對治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有效,且治療過程仍然非常昂貴。

  人工智能診療

  科學家已經證明,利用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程序能比人類更準確地從常規掃描結果中識別出腦癌和乳癌。

  2020年,美國紐約大學科學家利用250餘萬份圖像,訓練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腦癌。結果表明,計算機能在3分鐘內診斷出常見癌症,而一名醫學專家作出診斷大約需要30分鐘。此外,在一項278名腦瘤患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該人工智能算法的診斷結果甚至比病理學家更準確。

  無獨有偶,2021年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為患腦癌兒童成功研發出新藥治療方案。這一突破將開啟用人工智能研發新癌症療法的全新時代。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研究在一系列領域高歌猛進,它也有望在癌症診斷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是對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環腫瘤細胞、循環腫瘤DNA、外泌體及腫瘤血小板等進行提取檢測,瞭解腫瘤相關信息,是一種能夠反復、多次、弱侵入性的生物標誌物檢測技術。

  與需要組織樣本的傳統活檢方法相比,液體活檢更容易,侵入性更小,且具有可重復性、可連續監測、多個腫瘤同時監測等優勢,而更快、更容易的檢測方法將有助於醫生在癌症擴散之前發現它們並採取行動。

  抗癌疫苗

  在幾十年來研發抗癌疫苗的努力失敗後,科學家現在又燃起了希望。他們相信,研製新冠疫苗使用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有望為癌症領域帶來突破。

  去年12月,莫德納公司開發了一款個性化mRNA黑色素瘤疫苗,與默克公司的重點免疫療法Keytruda結合的中期試驗結果表明,與單獨使用Keytruda相比,新方法將最致命皮膚癌復發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44%。今年1月,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英國政府簽署協議,初步計劃在2023年9月至2030年年底之間,為大約1萬名癌症患者提供個性化mRNA治療方案。據悉,除針對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癌症,該公司也在對瘧疾、結核病等進行mRNA疫苗的研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