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紀檢監察系統3人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http://www.CRNTT.com   2023-03-14 08:04:45


 
  謝佳清:與“高原孤島”的十年之約

  3月6日,在貴州省遵義市三八紅旗手表彰宣講會現場,遵義市紀委監委四級調研員謝佳清分享了自己在竹元村的駐村故事。剛從台上走下來,一位來自竹元村的“90後”姑娘就緊緊抱住了謝佳清,“這麼多年,好想叫您一聲媽媽。”

  面對突如其來的告白,謝佳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八年駐村生涯的苦辣酸甜,一瞬間都湧上了心頭。

  第一次去竹元村,謝佳清從市區出發,花了2個多小時到達芝麻鎮。從鎮政府一路顛簸到竹元村,又花了近3個小時的車程。因為當時沒有直達的通村公路,要從喜頭鎮繞行。

  “出發前,我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竹元村的偏僻、荒涼、貧窮,還是遠遠超出了想象。”謝佳清說,竹元村的海拔在500米到1680米之間,41個村民小組分散在“三山夾兩溝”,一度不通路、不通水,是名副其實的“高原孤島”。

  駐村後,謝佳清和當地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走訪,收集建議。之前,由於水資源極度匱乏,村民只能把房頂上的雨水收集起來沉澱後飲用。謝佳清在走訪中得知,掛幫單位曾為村裡修建水窖,村民為了感恩,特地在井蓋上刻下了“吃水不忘共產黨”。村民淳朴的心,深深打動了她。

  謝佳清下決心同村“兩委”幹部一起,帶領村民走出貧困怪圈。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願望,謝佳清制定了竹元村第一個整體發展規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未來規劃等30多個項目。

  竹元村緊靠著“當代愚公”黃大發老支書所在的團結村。“老支書帶領村民在懸崖絕壁上修了一條‘天渠’,我們也能憑汗水修出‘天路’。”謝佳清為大家鼓勁打氣。

  謝佳清回憶,當年,竹元村從交通部門爭取到了部分專項資金,但因大型機械無法進山,毛坯路全靠村民出力。在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帶領下,村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兩年多時間,竹元村在懸崖絕壁上修建了22條、總長為61.5公里的通村通組公路。

  “紀檢監察機關辦案,要辦成經得起檢驗的鐵案;紀檢監察幹部駐村幫扶,要做成經得起檢驗的扶貧項目和產業。”駐村前,謝佳清長期從事辦案和警示教育工作。駐村後,她時常為村幹部敲警鐘,把村“兩委”廉潔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村幹部的廉潔意識越來越強,保障了村裡的項目實施。竹元村建起水庫,引進核桃等產業,終於摘掉了“深度貧困村”的帽子。

  繼續向著鄉村振興的目標進發,謝佳清主動和有關企業對接,爭取到了8000畝有機紅高粱種植指標,其中1900畝由竹元村種植,多出來的指標則分給了其他村。從普通高粱到有機紅高粱,價格也從每斤1元多增加到了5.6元。

  謝佳清說,能在村裡踏實工作,離不開組織的支持。作為全市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掛幫單位,遵義市紀委監委專門到竹元村組織了支部結對、幹部結親等活動,幫助健全基層組織的同時,瞭解百姓的思想和需求,引導村民樹新風。

  在謝佳清心中,這些年做群眾工作,感觸最多的就是:“把自己當成大家庭裡的一分子,才能守住老百姓的心。”

  竹元村早已成為謝佳清的“家”。每次駐村期滿,她都寫申請要求留下來,要和村民繼續共同奮鬥。“2021年,我向組織遞交了第四份申請書。今年組織徵求意見時,我希望自己再幹兩年。”謝佳清說,希望自己在駐村十年的時候,看到竹元村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小時候,謝佳清常見母親傾囊資助貧困學生,央視也曾在報導中稱老人為“助學母親”。受母親影響,謝佳清深知,挖窮根根本在教育。她積極尋找單位和社會力量支持,資助了7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讀上各級各類學校。

  受到謝佳清的影響,從竹元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孟錫燕,畢業後又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到村裡,與謝佳清一起投身鄉村振興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