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暢通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堵點
http://www.CRNTT.com   2023-04-05 09:13:17


資料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推動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就業,就要打破制約數字經濟就業創業的難點堵點。應加強高校畢業生數字化技能的培養,推動就業創業結構優化升級,強化數字新職業的社會兜底保障功能。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如何高質量確保就業主體就業,既關係宏觀經濟,也關係萬家燈火。在數字經濟時代,就業環境擺脫了時空限制,就業方式突破了單一關係,就業機會滿足了更多個性化需求,可以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選擇。

  按照目前職業發展的趨勢,未來5年,數字經濟有可能創造30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為了適應數字時代職業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新增職業168個,取消10個,淨增158個;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職業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高質量就業的基本要求。高質量數字化轉型的求職者,比如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訓練師等優秀數字化人才,更容易實現高質量就業。
但應該看到,當前無論是職業數字化轉型,還是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就業創業的提振作用都存在一些問題。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勞動者的數字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國現有的學科設置和教學模式與數字經濟對於人力資源的需求不能充分匹配。目前,多數高校的工業數字化和農業數字化師資隊伍建設仍然滯後,學科建設不足,難以匹配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的要求。

  數字經濟的虹吸效應也加劇了數字人才流動。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是數字經濟人才淨流入地區,其他地區的數字化人才更加缺乏,數字經濟對就業創業提振效果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大部分數字化人才集中於第三產業,相對服務業數字化人才規模體量過剩來說,工業數字化和農業數字化不但藍領技術人才存在缺口,復合型高端人才也較為緊缺。此外,數字平台企業的不規範用工問題也比較突出。數字經濟利益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以零工身份受雇的多數勞動者的議價能力,亟待完善。

  推動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就業,就要打破制約數字經濟就業創業的難點堵點,築牢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就業的根基。

  加強高校畢業生數字化技能的培養。應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按照“新工科(新農科)建設+新職業確立+新實訓搭建”的要求,增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學科專業,建設數字經濟研究平台和實驗室,夯實數字經濟專業人才隊伍根基。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融通,將數字經濟教學與實操相結合,強化學生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推動數字人才培養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推動數字經濟就業創業結構優化升級。從國家層面而言,應把產業數字化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中,加強中央對數字經濟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布局“東數西算”算力新基建,推動數字技術從發達地區向中西部轉移滲透,實現“東技西用”。通過稅收優惠、數字金融等方式,鼓勵工業和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強化數字新職業的社會兜底保障功能。要適應數字新業態的就業特徵,多措並舉保障數字經濟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建立完善適應新型就業形勢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尤其是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保繳費分攤制度、勞動權益與工作福利等,作出全方位保障。構建規範發展的數字經濟就業創業政策體系,補齊成長中的短板,明確政府、企業和勞動者的責任和義務,適時調整相關的法律法規,覆蓋數字經濟就業創業人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