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日本約146萬人蟄居家中 成社會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23-04-10 11:30:29


最新調查顯示,日本全國的“蟄居族”人數達到146萬。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綜合NHK、CNN報道:日本有一部分脫離社會,常窩在狹小空間裡不上學、不上班,過著封閉生活的人被稱為“蟄居族”。日本內閣府近日發表的最新調查顯示,全日本15歲至64歲生產力族群中,有多達146萬人處於這種狀態。有分析指,隨著“蟄居族”老齡化發展,未來或將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根據日本內閣府,“蟄居族”(另稱“繭居族”)是指幾乎不走出房間或家門、除滿足愛好等以外不外出的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的人士。調查表示,有些“蟄居族”會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或追求嗜好,較極端的例子則是完全不踏出家門。

  這是日本官方首次就“蟄居族”現象展開調查,在12249名受訪者中,大約2%的15歲至64歲的人符合蟄居族的生活狀態,15歲至39歲的人比往年略有增加。據調查機構的發言人稱,估計日本全國有146萬“蟄居族”。

  疫情催生更多蟄居族

  根據3月3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受訪對象最常給出的脫離社會理由是“失業”,其次是因為疫情。15歲至39歲受訪者變成“蟄居族”的理由是“失業”最多,占21.5%。其次是“人際關系不佳”占20.8%,“中學時期開始不上學”占18.1%,“因為新冠疫情”占18.1%,“不習慣學校生活”占12.5%。

  另一方面,40歲至69歲的理由則是“失業”最多,占44.5%;“因為新冠疫情”占20.6%,“生病”占16.8%,“人際關系不佳”占11.6%。

  內閣府官員內藤浩司稱:“有些人似乎因為疫情因素不出家門,減少與社會接觸,因而剛好符合我們定義的蟄居族。”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發表的一篇論文說,“由於新冠疫情,人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減少了”,疫情可能加劇了現有的社會問題,如孤獨、隔離和經濟困難,并表明自殺、兒童和家庭虐待報告也有所增加。

  40歲以上蟄居族女性過半<nextpage>

  調查也發現,在40歲至64歲的中高年齡層受訪者當中,女性蟄居的情況超過半數,占52.3%。15歲至39歲的蟄居族中,女性則占45.1%。分析指,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中老年人口中“蟄居族”也將增多,長期發展下去,死者去世後無人照料的“孤獨死”個案也將增多。

  蟄居的時間方面,15歲至39歲受訪者以“6個月以上,不滿1年”最多,占21.5%。40歲至69歲則以“2年以上,不滿3年”最多,有21.9%。

  日本當局表示,“隨著未來單身家庭和老年單身家庭的數量可能會增加的趨勢,人們擔心孤獨的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政府有必要解決日本社會固有的問題”。

   “蟄居族”易遭社會邊緣化

  “蟄居族”一詞早在1980年代就出現,而在日本過去的十年時間內越來越受關注。2019年5月的一個早晨,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51歲男子岩崎隆一手持利刃,無差別刺向正在街邊等候校車的小學生,造成2人死亡,17人受傷,而凶手本人當場割喉自殺。岩崎隆一就是蟄居一族,處於失業狀態長年閉門不出,和80多歲的爺爺奶奶同住,與家人都是用紙筆溝通,長期與社會隔絕使得他心理出現問題。就在此案的4天後,前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官員熊沢英昭在家中用刀刺死了自己44歲的長子熊澤英一郎,因為擔心自己同為蟄居一族的兒子傷害他人。

  兩起社會慘劇讓蟄居一族更易遭社會邊緣化,直視孤立生活人群無疑是日本社會的當務之急。去年12月,日本發布相關應對措施,包括通過社交媒體推動公衆意識和自殺預防活動;指派更多的學校輔導員和社會工作者;并繼續為那些“社交關系薄弱”的人提供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