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ESG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15:43:45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ESG(環境、社會、治理)作為一種綜合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框架體系和經營理念,正逐漸被納入企業規範化發展體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4月21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ESG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國際組織負責人等齊聚一堂,共商共享國內外ESG發展新動態、新趨勢,為中國與世界可持續發展獻智獻策。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晉在致辭中表示,人類社會正面臨著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重危機,迫切需要各方共同行動。而企業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微觀基礎,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ESG理念的快速發展,ESG已成為引導市場資源配置和指導長期投資者的重要風向標,推動企業加強ESG信息披露,並與ESG評級和ESG投資有效結合,有助於不斷引導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全球能源行業2050淨零排放路線圖》,明確了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的路線圖。如今,淨零排放正成為全球廣泛接受的目標,根據MSCI淨零跟蹤報告(NetZero Tracker)的數據,淨零排放目標現已覆蓋全球88%的溫室氣體排放、90%的經濟體量和85%的人口。在此背景下,ESG將驅動企業更好實現自身商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的有機統一。

  “對企業而言,ESG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強調,ESG可以激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採用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技術,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並與公司的業績提升形成協同聯動效應。“從績效來看,將ESG融入企業經營的上市公司,其整體業績往往也比較好,資本市場的響應度也更高,在ESG的投資理念之下,投資者不僅關注企業的財務指標,也關注企業的環境表現、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財務的指標,這意味著那些能夠有效平衡股東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資機會,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更低。”王一鳴說。

  在研討會設置的“榜樣之光:中外企業ESG實踐案例分享”環節,博楓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合夥人、中國區負責人司徒默表示,全面的ESG實踐是可持續業務的基石,也是為投資人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在投資方面,博楓在2022年完成了總額為150億美元的博楓全球轉型資金最終輪機構募集。此外,博楓將淨零排放理念融入到辦公室建設,博楓中國辦公室在2022年7月遷入新址,室內裝修根據“淨零排放”的理念而設計,建築施工階段減少了41%的碳排放。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監事會主席錢龍海分享了第一創業將ESG納入公司治理的經驗。第一創業的ESG治理體系以實質性議題為核心,由ESG治理、ESG投資、ESG風險管理、ESG信息披露四部分組成,在經營管理層設立ESG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檢查落實ESG實質性議題在執行中的問題,推動議題落地。如今,第一創業已經連續三年披露ESG報告,正不斷融入綠色低碳發展浪潮,推動行業踐行並落實ESG資產投資。

  在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全球性共識的當下,ESG正成為資本市場的新興投資理念和企業重要行動指南,未來該如何構建ESG的生態體系?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建議,ESG投資是“雙碳”轉型進程中的關鍵變量,有效的ESG投資需要真實的信息披露、科學規範的評級評價等基礎設施的搭建。未來要立足市場,完善碳市場建設和ESG的政策框架,促進“雙碳”相關的投融資發展,推動ESG投資產品創新,不斷完善產品結構,豐富投資主體並擴大市場准入。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講席教授、副院長劉志陽提出,在ESG投資資金的來源方面,應建立ESG融資擔保機制,由政府或者相關機構對ESG投資進行兜底,提升ESG投資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信心。並預先設立ESG資金儲備的蓄水池,專門用於資助規模較小但處於較大金融不確定性環境下的ESG項目。在ESG生態體系建設方面,應構建不同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多主體的治理體系,建立維護多重目標平衡的護欄機制,平衡好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係,並充分利用好數字技術,促進資源整合,賦能ESG企業商業模式創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