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對台開啓貿易壁壘調查的影響與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23-07-13 00:18:31


 
  (二)民進黨當局積極配合美國制華戰略的惡果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為推行其漸進式“台獨”路綫,積極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推動台灣經濟與大陸“脫鈎”,實行“脫陸入美”政策,追隨美實施“小院高墻”策略,配合美國對華高科技封鎖。台灣當局通過所謂嚴懲“經濟間諜”的“安全法”修正案,以維護台灣核心技術秘密為名對兩岸正常的產業技術及人才交流橫加阻擾,同時提高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門檻,推出所謂“愛奇藝”條款,以行政手段阻止台灣企業和民眾代理大陸網絡視聽業務,并嚴格限制台灣教育等部門采購使用大陸生產的IT產品以及智能販賣機、道路測速器等設備,阻止台灣高科技企業向大陸企業提供高端芯片。台灣當局追隨美國遏華戰略倒行逆施,還策劃佩洛西等西方政要訪台,將台積電等台灣核心高端技術資產遷美等,台灣當局出於“台獨”意識作祟,製造兩岸產業脫鈎斷鏈,在大陸市場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全面升級和全產業鏈優勢持續凸顯的大背景下,衹能削弱台灣企業自生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機遇。台灣當局漠視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的質量,就直接導致了2022年中國大陸對台灣進口農產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台灣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已經從2021年的11.2億美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6.8億美元,台灣企業和農民的利益由此受損就可見一斑。隨著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不斷深入,台灣必須正視大陸市場對其利益和生存發展的重要性。

  (三)台灣社會本土意識形態異化的後果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開啓了一場以“分離主義價值觀”為導向的社會改造計劃,通過推動“轉型正義”“正名制憲”等重大法律和意識形態重建,打造一個符合民進黨“台獨”價值觀的正常“國家”和正常社會,從而實現民進黨的長期執政目標。在民進黨長期的意識形態操弄下,一部分有台灣認同或台灣人認同的本土意識群體有開始向“台獨”傾向轉變的跡象,據島內“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67%台灣民衆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同一基金會之前的另一份民調結果則顯示,有78%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7.7%自認自己是中國人,9.1%自認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其他單位做的民調也呈現類似結果,絕對數字或有出入,但自認為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總在穩定持續上升。在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下,台灣社會有一部分人不自認自己是中國人,連經貿政策對大陸都充滿了敵意,在台灣面臨蛋荒藥荒的情況下還限制大陸相關商品進口,台灣的限制性大陸經貿政策與大陸讓利台灣推動“兩岸一家親”對台經貿政策的政治對抗性越來越凸顯。台灣社會本土意識的異化正開始影響島內的政局走向,縱觀以往島內選舉,大都是藍綠陣營的基本盤決定勝負。大陸商務部公告對台灣限制大陸進口的2455項商品啓動貿易壁壘調查期限將於今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到明年1月12日;次日即1月13日台灣將舉行“大選”。大陸此舉實際也是推動台灣社會思考台灣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兩岸關係,這取決於大陸的政策,也取決於台灣人民的選擇,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兩岸互惠互利才是兩岸經貿共同發展的政治基礎。

  三、大陸開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啓示

  (一)堅持“九二共識”是保障兩岸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

  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的核心內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表明了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在此政治基礎上,兩岸經貿關係是中華民族經濟的共同組成部分,互利互惠的發展是長期穩定和空間巨大的。長期以來,大陸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鼓勵和保護台胞來大陸投資,并積極推進兩岸經貿往來的制度化發展。大陸出台了台胞投資保護法和一系列惠台措施,切實保障廣大台胞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兩岸開展經濟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秉持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在大陸對台經貿的政策體系中,關稅優惠占據重要的地位。大陸於2005年8月就發布了對台農產品優惠政策,尤其對部分農產品采取了零關稅政策,截至2010年11月,零關稅政策纍計稅收優惠共計5347萬元。自2013年1月1日起,根據早期收穫清單對原產於台灣的539項貨物實行零關稅,截至2020年6月底,ECFA項下纍計關稅減讓426.1億元。除了關稅減讓,大陸還采取了緊急采購機制、稅收減免、用地優惠、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惠台措施,形成了系統化、機制化的惠台政策體系,為推動兩岸經貿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台胞謀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合作的政治基礎,推行“去中國化”的“台獨”分離主義路綫,兩岸經貿合作也受到了衝擊和影響,一系列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得不到台灣方面的配合落實,兩岸正常的經貿技術及人才交流更是被台灣當局橫加阻擾,兩岸經貿往來的不對稱性愈加凸顯,早期收穫清單台灣給予大陸的關稅優惠貨物衹有267項,不及大陸539項的一半,台灣批准的大陸投資台灣項目截至2020年衹有28億美元,554家非金融企業在台設立公司或代表機構,而同期大陸纍計批准台資項目11.7萬個,台商投資金額達704億美元。兩岸開放的不對等直接導致了兩岸經貿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民進黨當局一邊推行“柔性台獨”的兩岸分離主義路綫,一邊繼續視大陸出於兩岸同屬一中和“兩岸一家親”而做出的讓利為理所當然,這是注定不能持久的。未來台灣當局衹有回到“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上來,兩岸經貿關係才能行穩致遠,台灣人民的福祉才能得到更堅實的保障。

  (二)台灣經濟衹有融入中華民族經濟才能有大發展

  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是為了進一步壯大中華民族的整體經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造良好的經濟基礎。近年來大陸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台資台企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公平、便利的營商環境和更多的機遇。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台灣企業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的獲得感”,①他主張:“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②這充分表達了大陸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誠意和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的政策立場。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風險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逆全球化的衝擊增大。台灣產業過度集中於半導體行業,經濟高度依賴於出口貿易,抵禦國際經濟波動的能力低,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國際半導體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台灣GDP同比下降達3.02%,而同期大陸GDP增長率卻達到4.5%,經濟復蘇勢頭強勁。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融合發展,不僅可以深度參與大陸的內循環,推動台灣的代工生產模式向技術創新升級、品牌培育塑造方向轉型,分享擁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社會消費品年零售總額超40萬億元人民幣的大陸內需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還可通過大陸的“一帶一路”平台參與大陸的經濟外循環進程,尤其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與大陸企業的合作共同進入歐洲非洲及拉美市場,在傳統的全球經濟合作機制在逆全球化衝擊下功能日益疲弱的情況下,找到勇於開拓新市場的台灣中小企業發揮固有優勢的新途徑。

  註釋:

  ①《習近平在福建調研時強調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改、全面依法治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11月3日第一版

  ②《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1月3日第一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6月號,總第306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