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文明與人才培養
http://www.CRNTT.com   2023-07-01 08:20:08


 
  因此,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世界各國既要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福祉,同時也要保持傳承人類文明的警覺,提升文明自覺和治理水平。可以說,人工智能領域的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近年來,聚焦人工智能治理,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都紛紛進行探索,聯合國、G20、OECD、G7等都為引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不懈努力。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G20於2019年參考OECD人工智能原則,批准和倡導“尊重法律原則、人權和民主價值觀”的《G20人工智能原則》;2021年,歐盟率先推出《人工智能法草案》;我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也於2021年9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範》。2022年7月,深圳市發布全國首部關於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准入和登記、使用管理等作出全面規定,探索無人駕駛汽車“路權”,其中不乏突破性創新舉措,為未來智能互聯車輛自主駕駛的大規模商業運營奠定了法律基礎。同年,北京工商大學成立全球治理與數字法治研究院,旨在從全球治理的視角,開展數字時代的社會法體系研究,倡導推進數字文明,提供法治保障。

  人工智能時代是人的智能的工具性飛躍,是人類的進步而不是人類的退化。現代化只能是人的現代化,不能是人的異化。正如孔子所倡導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的智能應該駕馭人工智能,人類文明應該引導數字文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人為本”的文明觀來看,我們應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賀信中指出的“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正面效應,發展可信、可靠、可控、可約束的人工智能技術,走出一條創新驅動、技術向善、持續健康的人工智能發展道路,助力數字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支撐引領人類走向“智能向善”的科技文明時代。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契機、人才隊伍建設的新需求、人類全球治理的新挑戰,要提升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強化智力供給,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國家戰略,構建安全可信的數字世界,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一是要擴大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和“智能+”人才的培養規模,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場景深度結合,實現“千學百科”培養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人才融入“千行百業”,讓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真正“頂天立地”。二是要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多主體協同育人,強化高校與政府、園區、企業各方面的互動合作,深化校地企合作,建立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的聯合供給體系,開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全鏈條人才培養,拓寬復合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渠道。三是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程中的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和法治研究,充分尊重並保障人類安全和個人隱私等合法權益,發展“人工智能+”,比如“+人文社科”“+法學”“+管理學”等交叉融合專業,豐富人工智能的人文和社會學研究視角,同時加強人工智能跨國家、跨領域、跨文化交流與協作,協同制定全球數字治理法規體系,共同深化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治理,攜手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相信只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智禦智,協同辯證推動人工智能的技術更新和社會治理,則在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過程中,一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讓未來生活更美好、讓人類文明更光明!

  來源:光明網  作者:劉敏華(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