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模型熱要多點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3-07-15 08:30:13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用“百模大戰”來形容當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熱程度一點也不誇張。數據顯示,國內公開發布的大模型已達80多個。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大模型?這場熱潮會持續多久?會不會帶來泡沫?對此我們還需多一些冷思考。
  
  國內企業紛紛入局大模型,是因為看好大模型背後的商業價值。雖然被眾人調侃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但在ChatGPT展現了其在聊天對話、創作編程等方面模擬人類思維的智能之後,業界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和想象又打開了新空間。一些企業將大模型視為人工智能的核心,認為這很可能是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顛覆性創新技術,將推動各個行業的變革。能抓住這樣的超級風口既是企業實力的象徵,也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正因為如此,短短幾個月,國內人工智能大模型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大模型並非多多益善。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技術門檻高,開發、訓練、運營等成本耗資巨大,動輒一次訓練成本就高達數百萬美元,被稱為“少數人的豪華遊戲”。衹有大型龍頭企業或領軍企業才具備相應的研發和投資實力,其他企業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不僅很難成功,還會帶來投資浪費,增加能源、算力等消耗,產生低質量產品。簡而言之,推出多個通用大模型既不現實,也沒有那麼多市場需求,還會帶來同質化競爭。
  
  產業界現在越發關注行業大模型,其門檻大大低於通用大模型,所需投入成本相對更低。但也要看到,寫詩作畫絕非大模型的全部,行業大模型聚焦特定領域、針對特定場景、解決特定問題,能結合企業自身獨特優勢去精耕細作並賦能行業,從而形成差異化優勢。走向細分領域才有更多機會,綜合考慮行業專業性、持續迭代和綜合成本等因素,行業大模型更容易實現商業價值落地。當前,已有一些行業大模型在金融、製造、醫藥研發、煤礦、鐵路等諸多領域發揮了作用。
  
  當前,大模型發展還處於初期,仍面臨技術短板、隱私安全等問題。在一些大模型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已被發現生成內容存在質量不佳、冗餘回答等問題,甚至有輸出危害內容的風險。為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7部門日前聯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及服務提供者作出了一定要求和規範,但目前尚缺乏對使用者的有力約束。
  
  此外,大模型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數據來源的合法性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還需統籌資源,加快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強化場景牽引作用,建立健全大模型監管機制,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一項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難免會有一定的泡沫和過剩。但要避免過度,因為泡沫定會擠掉,市場總會洗牌。當熱潮退去,大浪淘沙之後,能留下的注定是腳踏實地的贏家。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