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光明網報導,“截至2022年,我國印刷業總產值達1.43萬億元,整體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2023中國印刷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會上發布的這一數據,振奮了印刷業發展信心。
“當前,我國印刷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效率顯著提高,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區域布局合理演進,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大會對印刷業發展態勢的研判,擲地有聲。
按需印刷漸成行業新風
一本300餘頁的書,從在手機上掃碼下單發出印刷需求,到審核、印制、裁切、裝訂成書,只需5分鐘左右的時間。拿在手上,還帶著餘溫。
在大會設置的“數字新生態 按需新體驗”印刷智能測試線專題展上,記者見到了一條按需印刷全流程生產線。
生產線上,從聖德科技的數碼印刷機到英厚機械的裝訂機,從按需印刷智能製造數據服務平台到數碼印刷在線檢測系統,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成果,和國外同類機器相比擁有較大成本優勢。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書無需大批量下單,一本就可以起印。既省去制版、營銷等中間環節,又可讓出版社根據市場實際需求調整庫存、緩解庫存壓力,智能高效,是未來圖書生產和購銷的新方向之一。”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胡行同告訴記者。
按需印刷智能製造,不僅在展覽上有所體現,也被部分出版社運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