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傳統戲曲與青年文化的雙向奔赴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9:31:15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網評:傳統戲曲與青年文化的雙向奔赴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覃皓珺

  線下實景演出“一票難求”,線上互動直播數百萬人次觀看,近期上演的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不僅成為戲曲演出市場的“頂流”,也在青年群體中以新國風實現“破圈”。越來越多青年人愛上傳統戲曲,這一可喜現象背後是傳統戲曲創新性傳承、青春化傳播的持續探索。

  戲裡戲外,創新傳承是關鍵。當快意恩仇的江湖兒女唱起跌宕婉轉的越劇唱腔,當傳統戲曲舞台化作青年人喜愛的“沉浸式”互動場景,《新龍門客棧》創新的是故事呈現與舞台形式,傳承的是越劇經典韵律和“全女班”藝術特色。追根溯源,不少現今已成傳統戲曲經典的劇目,也曾是當年的改編先鋒、時代新作,一個階段的審美趣味,也許就是下一個階段的經典標準。變的是技術層面的革新,不變的是藝術水準的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前提,是對藝術本身特色與魅力的繼承發揚。比如,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以2300餘萬元票房成為最賣座中國戲曲電影,其不僅在戲裡成就了一幕幕藝術水準卓越的粵劇演繹,也在戲外積極探索了適合傳統戲曲的電影化呈現手法,既完成了戲裡傳承的必答題,也拿到了戲外創新的加分項。“老戲新唱”最該謹防舍本逐末,平衡好文化價值與青年趣味,才能在傳承中實現創新與發展。

  台上台下,青春力量正澎湃。文藝事業的傳承,離不開人才發展;文化市場的興盛,離不開大眾支持。在台上,《新龍門客棧》在選任專業戲曲演員的同時,還以社招方式吸納戲曲愛好者與在校學生加入。以青年人為核心的主創團隊敢想敢為,為傳統舞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近年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各類戲曲青年團等青年戲曲力量厚積薄發,在扛得起大戲的同時深入基層,通過送戲下鄉等方式增添實踐機會,接受來自不同觀眾群體與市場的直接反饋,實現藝術技藝與文化使命的多重淬煉。

  在台下,青年受眾也正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走近傳統戲曲藝術。《拿手好戲》《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最美中國戲》等戲曲綜藝,通過明星學戲真人秀、戲曲節目競演、戲曲展演與賞析等方式,吸引不同圈層的觀眾品味戲曲藝術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戲曲藝術沒有捷徑可走,衹有銘記初心,扎扎實實練就台下的真功夫,才有可能坦坦蕩蕩成就台上的真流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