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09-15 03:03:45


 
  協同發展著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

  文章指出,梳理《規劃》發現,“創新”“科技”“深圳”“國際”“香港”“協同”等均為高頻詞。《規劃》指導思想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這一中心任務,堅持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堅持著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作用,構建最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規則體系,建設國際領先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與此同時,三大定位中的兩個即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都與國際開放創新緊密關聯。面向未來,合作區應堅持協同香港,在國際化的科研平台、技術突破、科研環境、人才團隊等方面進行系統布局,相向發展,努力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平台。

  聯手香港,建設國際領先的科研平台。重大科研平台是開展科技創新的基礎前提。《規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要,聚焦深港資源禀賦和優勢領域,尤其是香港高校發展優勢,特別提出要支持港澳高校優勢學科發展能級躍升,同時聯手打造卓越研究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平台、數字經濟與金融超級計算集群、“量子穀”等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設立聯合研發中心等。在此基礎上,建議聚焦港深兩地基礎科研需要,深度參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爭取建設若干環境友好的專用科技基礎設施,聯動香港科學園、深圳高新區等,共建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服務和嫁接香港五大研發中心以及香港科學園、香港數碼港建設。建議在合作區建設深港大型科學儀器設施資源共享平台、世界知名高校交流中心,與國際一流科研院校共建研發平台,提升國際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打造成為國際創新資源流動的連接器。

  聯合香港,突破國際前沿的產業科技。《規劃》充分研判了國際科技產業新趨勢、結合了港深科技產業高度契合領域,在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重大任務中明確了三大產業科技突破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生物醫藥技術、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同時提出了技術攻關、公共服務、示範應用推廣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建議面向協同攻關,可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需要,建設一批符合創新發展規律的協同創新平台,聯合設立深港協同創新專項資金,採用招標懸賞和合同契約管理制度開展一批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湧現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與此同時,建議聚焦深港產業優勢領域,探索組建一批產業化和工程化平台。

  學習香港,營造國際一流的科研環境。香港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的市場經濟機制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多年被國際權威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對全球頂級創新資源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規劃》提出要緊緊圍繞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營造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科研製度環境,對接香港及國際先進科研規則,加快形成靈活高效、風險可控的跨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新時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擴大開放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同時,在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提出了9個方面的具體改革舉措安排:便利科研人員進出、實施貨物分線管理、創新科研相關資金跨境流動監管、探索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實行國際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

  聯動香港,集聚國際頂尖的人才團隊。《規劃》提出要匯聚國際頂尖科技人才,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同時提出了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構築國際創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務、塑造國際化高品質的科研生活社區等具體任務安排。建議在合作區探索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符合國際規則的人才引進、認定、評價、管理、服務等制度。設置全球性議題,舉辦重大國際科技創新交流活動、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以活動、賽事吸引人才、集聚人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