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進魅力成都 感受創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0-18 10:24:03


 
  田園農博助力鄉村振興

  金秋九月,稻田垂穗,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也迎來豐收時刻,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游玩參觀。

  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拓展區和四川農博會的永久舉辦地,天府農博園選址落在成都市新津區興義鎮,並於2019年1月完成總體規劃,2022年9月建設完成投入運營。致力打造落在田間地頭,可以充分體現田園特色的農業博覽會。

  興義鎮水資源豐富,屬於岷江流域精華灌區,鎮域東側有岷江幹流金馬河,西側有岷江支流西河,兩條河流在廣灘交匯,形成半島田園水鄉格局。良好的自然條件也使得興義鎮擁有非常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業本底,土壤肥沃、綠樹成蔭,是首批四川省百強中心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鄉,是做農業主題展覽的天然場地。

  在建築設計上,天府農博園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意象,按照“田館相融、前展後街、會產一體”理念,設計建造“青苗”“稻浪”“穀倉”“瑞雪”“二十四節氣塔”等功能性建築,寓意“一景、四季、二十四節氣”。其中大田展區按照時令,進行蔬菜、糧油作物輪種;圍繞“綠色鄉村、田間農博”目標定位,通過建築的形態、功能以及創新技術的運用,在大田景觀中植入點睛建築。

  可以現場和人互動的數字熊貓,可以快速寄出的數字明信片……在“瑞雪”展館,記者親自體會了農業元宇宙文創的魅力。

  “瑞雪”館是一個以高品質XR(拓展現實)體驗的文娛綜合體,遊客在這裡可以體驗在“太空”漫游,也可以在“農場”種地,還可以近距離瞭解宇航員如何在空間站工作與生活。展館總面積約1028平方米,屋面結構採用3D打印而成,形似冬雪消融時的形態,是天府農博園寓意“春夏秋冬”建築地景中“冬”的代表。“瑞雪”館內部分為大空間VR(虛擬現實)體驗區、科普類VR體驗區、運動類VR體驗區、喜馬拉雅區等區域,遊客在這裡既可以暢玩各種精彩的VR遊戲,也可以借助VR設備瞭解更多宇宙奧秘。

  天府農業博覽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多功能展示館,“瑞雪”館復合展覽展會、鄉村元宇宙、論壇路演、親子研學等功能。“青苗”館則主要用於打造集智慧農業體驗、休閑農業、生態農旅消費為一體的新消費空間場景。在園區功能考量之外,天府農博園建園之初就確定了“融入全球農業創新、踐行國家鄉村振興、建設四川美麗鄉村、打造成都農業公園”等使命,始終堅持“不破壞農業本底、不損害農民利益、不擠占農村資源、不虧待市場主體”的原則,並遵循農村自身發展規律,堅持農民主體的立場,以推動農業、農村、農民與市場主體之間共建共創共贏為核心願景。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高端外國專家司馬文斐對此表示認可:“把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把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天府農博園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城市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9月21日下午,當記者走進四川見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見山科技)的大堂時,一塊彩色動態大屏幕映入眼簾。

  在見山科技城市創新部總監李天舒的調度下,成都市環球中心、龍泉山脈、興隆湖、獨角獸島等高精度元宇宙城市數字底座一一呈現。1:1復刻的真實世界,高精度仿真的地形、路網、水域、建築、植被模型、城市場景,新一代數字孿生技術將線下場景轉移至線上,須臾間就可抵達城市各個角落。

  城市數字孿生系統,就是在數字空間裡搭建一個與物理世界精準匹配的“孿生城市”。在這個虛擬世界裡,為城市規劃、管理、建設提供可靠、客觀、可視化的數據支撐。

  “數字空間裡的建築模型與真實場景的建築尺寸每米誤差不超過1厘米。”李天舒介紹,城市數字孿生系統基於數字孿生、傾斜攝影、虛實融合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可為行業與政府部門提供大規模、高精度、全要素、城市級完整還原的元宇宙城市數字底座平台及CIM數字孿生可視化解決方案。

  見山科技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全國各地諸多場景中。值得一提的是,見山科技的員工中年輕人占比很高。“我們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28歲。”產品部門負責人張程晨對記者說,“其中,擁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同事比例超過50%。”

  事實上,不只是見山科技,奔騰奮進的“青年成都”,正成為年輕人點亮“蓉光”的向往之城。

  在成都,閃耀在城市角落的“青年坐標”與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年輕人可以在這座城市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2022年,成都啟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逐步展開促進青年發展的政策設計,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參與城市經濟社會建設,讓青年成為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後備軍。此外,成都還印發《成都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4年)》,關注青年的成長與發展需求,推動青年與城市共成長。今年7月,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學生運動員代表相聚成都,共赴“青春之約”。

  作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青年為成都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以成都高新區為例,數據顯示,該區逾75萬的“雙創”人才中,35歲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成都市14歲至45歲的青年達960.3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這裡還有65所高校、1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成都圍繞加快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構建愛才育才引才用才良好生態。目前,成都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斷增長,成都科技創新能級不斷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已建設了139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第6位,全球城市創新指數排名第29位。

  聚焦青年創業落地孵化,成都打造了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台,統籌各類創業園、孵化器、創業苗圃等資源,為在蓉青年創業項目落地孵化申請提供“一鍵式”服務接口。截至目前,已累計上線800家孵化場所,為8842個青年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入駐服務。此外,成都還從加強金融扶持、建設平台護航等方面入手,解決青年創業“融資難”“成長難”等問題,讓廣大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底氣更足、羽翼更豐滿。

  目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全國創新人才高地。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外國專家局)局長丁小斌對記者說,成都深入實施“蓉漂計劃”“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實施海外引才直通車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綜合服務,出台3版人才新政,築牢城市人才工作的持久競爭力,已吸引66萬青年人才落戶,人才總量達622.3萬人,居全國第4位,連續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魅力之城”廣受專家好評

  成都,一直是外國專家眼中的“魅力之城”。

  9月22日,2023“蓉漂人才薈”高端外國專家座談會在成都舉行。圍繞科技創新、國際人才交流、國際科技合作等話題,外國專家結合自身工作暢所欲言並積極建言獻策。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災害預警領域的技術十分領先,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見山科技在元宇宙領域的創新探索,代表著未來技術的一種發展方向……”瑞典科學家、歐洲科學院院士亨利·阿達姆鬆說,成都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不僅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也是一座創新活力無限的城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