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抓住“一帶一路”機遇 助力對外經貿邁上新台階
http://www.CRNTT.com   2023-11-02 09:09:19


 
  在產業升級中尋求創新,提供鮮活的“深圳樣本”。作為“工業第一城”的深圳,還要進一步對各類創新要素提優補缺,促進全過程創新鏈條的有機融合,為中國以科技自立自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鮮活的“深圳樣本”。第一,加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等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科技合作,促進創新資源集聚;第二,坐落在深圳的比亞迪已成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車企,深圳在助力新能源汽車走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同時,要積極瞭解並遵守各國的環境和安全法規,打通產品銷售通路;第三,深圳的科技創新是從民營科技企業起步的,深圳需要進一步推動“產業-企業-科技-教育-人才-生態”全譜系科技創新發展,打造“一帶一路”科創中心。

  提升供應鏈服務產業鏈能力,鼓勵企業建設深圳採購中心。2023年8月《深圳市促進物流供應鏈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正式印發,針對性提出10條具體舉措,充分激發物流供應鏈企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融通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深圳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一,學習東南亞國家的海鐵聯運模式,建設多式聯運系統。比如支持“一帶一路”物流供應鏈企業依托前海和鹽田綜保區開展多國集拼業務,推廣多式聯運運單“一單到底”協同監管。第二,參考中東國家的倉儲物流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一帶一路”資源集聚效應。例如,支持物流供應鏈企業共建共享一批優質海外倉,支持重點物流供應鏈企業開展代辦跨境電商出口收匯業務,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第三,借鑒中亞國家的商貿物流聯運模式,打造區域聯運中心。比如聯動香港承接跨國公司國際分撥中心業務,積極爭取跨國物流企業將深圳作為全球或區域性物流分撥節點。

  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外資,為中外合作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上半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對廣東的實際外資為18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倍。深圳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重要平台和支點,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的招商引資。第一,持續發揮外商投資促進公共服務體系的作用,通過“線下+線上”模式持續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力度,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第二,加強與在華外國商協會、外商投資企業的常態化交流,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戶深圳,進一步推動投資合作走深走實;第三,制定並落實外資優惠政策,比如工程績效獎勵、重點支持項目資助、適當的稅收優惠等,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外資進入深圳。

  壯大“一帶一路”人才庫,滿足對外合作多元需求。國際化人才是各國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經濟“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海外市場開拓需要懂外語、懂技術、懂管理、懂國際運作的國際化人才,否則很有可能在市場開拓、研發設計、商務談判、項目管理等過程中受到制約。第一,鼓勵深圳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行產學研合作,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前重點可放在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消費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第二,面向學校、企業、社會組織,開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語言文化、經貿規則、法律法規等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第三,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台,促進深圳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對接,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專業人才來深圳工作,進行學術交流與經驗傳授。

  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增強深圳國際影響力。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成功促進了“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和發展,是深圳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成功實踐。除此之外,深圳可以通過以下措施繼續增強國際影響力。第一,依托深圳文化藝術陣地,舉辦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國際藝術展覽、設計周等活動;第二,深圳擁有華為、騰訊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是科技與人文結合發展的沃土,互聯網平台主導的數字全球化,可以成為中國文化全球傳播的“基礎設施”;第三,發展深圳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特色文化旅遊,將深圳出色的綠色便民城市科學技術傳播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第四,深圳可以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教育合作,通過共建孔子學院、設立獎學金、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共同培育“一帶一路”人才資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