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雞”透視國產電影三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18:07:35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獲最佳故事片獎、《回西藏》獲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獎、《長空之王》獲最佳導演處女作獎……11月4日晚,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各獎項得主在廈門揭曉。

  每年中國電影金雞獎都會吸引億萬電影觀眾關注,而各獎項提名與最終得主往往也反映出國產電影的發展趨勢。從近一年的電影市場動向來看,傳統文化成為關注焦點、類型電影愈發豐富、青年電影人厚積薄發是當前國產電影發展的三大新變化。

  傳統文化題材電影創新發展

  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將人們的視野拉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老文明中,在社交平台上贏得一眾好評。

  作為一部直接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電影,影片主創們在服飾造型上做足了功課。由於殷商時期沒有留下描繪服飾的史料,主創團隊在打造演員服飾造型時只能借鑒近現代考古學、服飾學和民俗學的有關作品,最終形成了“七成來自道教水陸畫、三成來自殷商歷史”的服飾造型。

  從票房表現看,今年以來,直接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滿江紅》《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長安三萬里》等三部影片已斬獲90億元左右的票房收入,占我國票房總收入約五分之一。

  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靈動展現古老中華文明,是近年來國產電影創作的魂。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長安三萬里》和獲得最佳音樂獎提名的《滿江紅》,讓人們再次領略到詩詞歌賦的魅力。

  用傳統文化拍好戲,既符合市場規律,也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清末時期,電影這種藝術表達形式作為‘舶來品’進入我國後,我們就將其稱為‘影戲’。”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衛防說,“影戲”自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敘事表達上,經過中華傳統文化賦能後,中國電影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