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健全鄉村產業體系 推動鄉村產業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3-11-19 09:38:38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關鍵抓手。衹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經營效益低、農民增收致富難和鄉村建設發展滯後等難題,才能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和美家園。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文章表示,多年來,各地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踐中進行了很多探索。一些地方通過培育適宜的鄉村支柱產業,成功構建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鄉村產業體系,不僅增加了農民和農村集體收入,還為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等提供了物質基礎,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由於不切實際盲目發展鄉村產業,不僅產業沒有起色,反而帶來負債,甚至觸碰耕地紅線。

  文章分析,各地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告訴我們,鄉村產業發展要起好步、走得穩、行得遠,能夠造福農民,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未來,著力推進鄉村產業不斷升級,一定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土特產”的“土”,就是要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要善於分析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打開視野,用好當地資源。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構建的產業體系要盡可能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和環境條件。認識和把握當地資源禀賦,除耕地和水資源外,還要充分評估當地的林草河湖、生物和生態資源以及傳統優秀文化資源的價值。

  “土特產”的“特”,就是要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把特色優勢和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要有開放視野和大市場意識,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要依托鄉村地域特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用好鄉村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田園養生、研學科普、農耕體驗、休閑垂釣、民宿康養等休閑農業新業態。

  “土特產”的“產”,就是要建成現代化產業形態,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培育壯大現代種養業、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鄉村數字產業等,形成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協同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

  文章提出,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一村一品”等示範村鎮、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發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休閑食品、方便食品、預制菜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業態,加快建設產地貯藏、預冷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快遞配送等設施,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電子商務、餐飲、商超零售等鄉村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推進產業振興,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到鄉村產業發展中來,注重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能夠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推進產業振興,必須落實產業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要繼續壓緊壓實責任,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到位,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並軌,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

  要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加大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融資源投入,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