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辯證看待光伏行業產能過剩
http://www.CRNTT.com   2023-12-02 08:39:49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面對持續發酵的光伏產能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於行業發展正常範圍。對於我國光伏產業遇到的暫時性困難,要在正確認識產能問題的基礎上,共同鞏固來之不易的全球競爭優勢。
  
  從歷史經驗和供需兩端情況看,目前我國光伏產業並未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歷年來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處於50%至60%水平,產能超過需求一倍屬於正常現象。今年年底光伏設備各環節產能預計達到1000吉瓦,對應全球市場400吉瓦的需求,略超正常範圍。
  
  如何看待此輪產能過剩?我們既不能過度妖魔化光伏產能過剩,也不能忽視供需失衡帶來的風險。首先,階段性產能過剩是一個共性問題。受內外部因素影響,鋼鐵、汽車等很多行業都會呈現周期性波動。光伏行業總體屬於泛半導體領域,具有周期性發展特徵。我國光伏行業發展至今,經歷過“三落四起”,階段性震蕩是行業正常屬性。
  
  其次,適當的供大於求有利於優勝劣汰。衹有過剩才能形成競爭,過去20年間,我國光伏產業潮起潮落,歷經了幾輪洗牌,清掃過一批破產企業,也培育了多個明星企業,正是通過一輪輪“淘汰賽”,整個行業的發展才更加健康,逐步建立起全球競爭優勢。
  
  再次,要匹配市場成長性作動態觀察。光伏產業科技屬性強,且產業鏈條長、技術迭代快,各環節建設周期不盡相同,在一定階段可能出現結構性過剩現象。從產能結構看,光伏行業處於技術迭代加速期,近兩年上馬的項目多為效率更高的先進產能。同時,與此前數次光伏行業下行周期需求低迷不同,在全球能源轉型大趨勢下,當前光伏市場成長性和確定性前所未有。只要不出現黑天鵝事件,很難給行業帶來破壞性影響。
  
  當然,供需錯配的潛在風險同樣值得重視。隨著價格競爭加劇,光伏組件價格跌破企業現金成本,已出現企業為降低成本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下游電站投資企業則擔心,低價能否持續保障供貨和組件質量,是否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長期低價競爭將對行業正常運行造成影響,損害光伏行業的創新基因,進而減弱我國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