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高質量城鄉融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2-29 08:49:15


 
  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應重點聚焦以下方面的工作。

  以鄉村全面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雙輪驅動推進城鄉融合。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鄉村全面振興要“有力”,就是要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鄉村全面振興要“有效”,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鄉村振興是城鄉融合的基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則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樞紐。以高質量城鄉融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鄉村全面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協同推進。一是需立足區位特色,差異化分類發展,形成特色鄉村與特色縣域經濟聯動發展的模式。以特色化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綠色農業、休閑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以國內大循環產業梯度轉移和東西部協作為契機,立足禀賦,培育特色,以新型工業化和工農融合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二是當前農村轉移人口已從跨省流動轉向以省內流動為主,應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形成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三是重視治理機制創新,實現縣域範圍內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與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以高質量的農地制度改革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人地關係是城鄉融合的核心內容,農村“三塊地”改革成果為鄉村振興與城鄉要素流動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促進和完善農地制度改革,應注重盤活“存量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積極探索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的治理模式,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財富效應與農戶利益分配、集體產業升級等聯農帶農機制聯動起來。順應城鄉人口規模變動趨勢,穩妥盤活宅基地退出和“空心村”治理形成的潛在“增量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公平補償原則逐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鄉建設用地的結構優化。對符合城鄉規劃的農村閑置住房和宅基地,應加快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

  以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速城鄉融合。逐步提高農村居民養老保險中帶有國民年金性質的基礎養老金部分待遇水平。探索老年農民承包經營權的退出與職工養老保險權益的對接置換,這不僅能有效緩解農村家庭養老壓力,還能實現農地規模經營。將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主體,通過改革試點的形式逐步建立農民與城市職工養老保險類似的職工、單位雙主體繳費模式。

  以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城鄉融合。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是通過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保護嚴格、流轉規範、監管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助力農村產業振興;二是依托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拓展多元化的產業發展路徑,鼓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升級改造閑置集體資產,投資生產性設施,實現三產融合發展;三是鼓勵引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之間抱團發展,鼓勵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聯合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主體,增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