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圳都市圈具有“六個優化”的鮮明特徵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08:56:59


 
  優化要素禀賦

  深圳的創新和資本要素聚集,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呈現出集中發展、集聚發展、集群發展態勢,規模效應比較明顯。2022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5.81%,是全國的2倍多;至2022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9年高居全國城市首位;工信部公布的首批45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深圳占4家,培育了華為、騰訊、大疆、邁瑞、中興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創新型城市排名連續4年全國第一,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未來產業等領域存在先發優勢。東莞被譽為中國的“製造業之都”,“東莞模式”也是國內外理論研究的熱點,東莞以電子信息產業和高端製造業為主的產業配套能力極強,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產業工人和高技能工程師,製造業人才優勢明顯。惠州自然條件優良、土地資源豐富,過去3年近八成土地用於工業。《規劃》將各地區的要素禀賦全面整合,促進包括數據要素在內的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打破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加快建成區域互聯互通的統一大市場。

  優化公共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當前城鄉差異、地域差異、行業差異、群體差異是基本公共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規劃》提出要共建公共服務優質生活圈、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統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持續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公共教育方面,加強各城市教育交流合作,聯合推進高等教育重點學科、優勢學院建設,協同打造區域教育信息應用平台,推進都市圈教育資源聯網共享;在公共醫療方面,鼓勵開展多層次多模式合作辦醫,推進都市圈醫療服務同標同質,推進公共衛生聯防聯控;在社會保障方面,統籌推動住房保障、就業和工傷、養老、失業保障一體化發展,同時積極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利於把深圳都市圈打造成全國“共同富裕”示範區。

  優化生態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圍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共同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夯實依山擁海、水脈貫通的生態底色,《規劃》著重提出要共建一體化生態安全格局、協同推進環境治理、大力推動生態共治,合力營造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都市圈。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低碳是高品質生活的潮流。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改善工業用能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建立生態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和利益協調機制,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全面推進都市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圳都市圈的打造還有利於提高城市韌性和氣候適應性,提升防災減災以及應急管理能力,強化城市在面臨多種危險特別是氣候惡劣導致的災害時的自我調節能力,推動區域之間生態共治能力現代化。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龔曉峰(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