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評論:美對華輿論戰認知戰一再失效
http://www.CRNTT.com   2024-01-15 20:26:58


 

  歷史上中國最缺乏的,其實是外交戰術層面的經驗。原因就在於中國幾千年都沒有外交。我們在東亞一國獨大,我們的角色就是調解和仲裁,並不需要外交。直到1861年中國才有了現代意義的外交機構。不像歐洲,幾百年打來打去,在權力平衡中爭來鬥去,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外交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也很少主動出手改變或影響世界格局。中美冷戰時由敵變友是少見的個案。類似於九一一事件、“阿拉伯之春”等能改變中國外部環境和衝擊全球國際秩序的事件,都和中國無關。當然從歷史上看,中國一直都不願意捲入外部世界的紛爭,“王者不治夷狄”的理念,就是這個現實的反映,並不是僅僅今天如此。

  第三,中國已經是世界大國,而且又被美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全球特別是西方是拿放大鏡以非常嚴苛的標準來看待中國。同樣的事,其他國家做了沒事,中國做了就不行。比如印度買俄羅斯的石油和武器,歐美視而不見,但對中國就橫加指責。很多國家對俄烏的立場和中國近似,但衹有中國被指責。孔子學院,過去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但現在就被污蔑為影響西方國家內政的工具。復旦大學在匈牙利辦分校,消息一傳出就引發歐盟的強烈反對,其理由不外是中國會利用它來影響歐洲云云。也就是說孔子學院和大學辦分校這樣文化交流層面的事情,西方都不能接受,更別說中國現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自然就被視為“主動出手挑戰國際秩序”了。

  另外,中國和西方的關係特別是經濟交織在一起,西方有很多手段對付中國。在今天的世界,即使中國沒做什麼,西方也總是捕風捉影地攻擊中國,比如澳洲、加拿大一再誣蔑中國干預其選舉,影響特定政治人物的選舉結果。所以在這樣的大氛圍下,中國處理國際關係需要十分的謹慎。

  第四,以美國為鑒,它在崛起過程中也是不挑戰歐洲主導的國際秩序。美國成為霸主前,著名的外交政策主要有兩個:一是門戶開放政策;二是門羅主義。一個要求利益均沾,一個要求歐洲不干涉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美國也不會主動去挑戰歐洲列強。在門羅主義之下,美國外交上世紀比較突出的舉措是斡旋俄日戰爭,這也是符合歐洲列強利益的。它加入一戰和二戰也是在歐洲的強烈強求下,而不是自己主動介入。

  中國今天崛起的環境要比當年美國惡劣,美國尚且如此,中國更是加以借鑒它的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