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馬鑾灣生態“蛻變記”
http://www.CRNTT.com   2024-01-26 12:51:52


馬鑾灣生態三島公園航拍照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時至歲尾,福建廈門的馬鑾灣畔綠樹繁花、飛鳥翔集。少為人知的是,曾經的馬鑾灣近乎“一潭死水”。經過20多年的生態修復,如今這裡成為廈門的“城市景觀台”。

  馬鑾灣坐落於廈門西海域西北端,匯水區域120多平方公里。為方便灣區內人員通行,1958年,廈門啟動馬鑾灣海堤建設。海堤建成後,沿岸居民通行方便了,卻帶來灣內水流停滯問題。隨著城鄉建設不斷擴張,大量水域被圍占成蝦池魚塘,灣內水域面積縮減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同時,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臭氣熏天,生物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馬鑾灣生態修復的關鍵是讓水體重新動起來。”馬鑾灣新城片區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蔡德進說,經過充分調查和科學論證,截污、清淤、活水、護岸成為馬鑾灣生態修復的系統性目標。

  進入21世紀,馬鑾灣的生態修復大幕正式拉開。“蝦池必須退!該讓的地也得讓!”在生態修復過程中,位於馬鑾灣畔的霞陽村召開了一次村民大會,村黨支部書記林河通的話得到村民的一致支持。村民們退墾的土地如今已變為生態三島公園。

  島上,不時有飛鳥在鳳凰木樹梢停留。這些鳳凰木由廈門市民認養,樹幹上掛著“認養牌”。“我是馬鑾灣新城的建設者,想以認養樹木的形式讓這份守護傳承下去。”鳳凰木認養者、市民吳玉梅說,她2021年認養了樹木,時常在周末帶著孩子來給樹木澆澆水,給孩子講述馬鑾灣生態修復故事。

  雙溪濕地公園也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成果。公園吸引了周邊居民前來“打卡”。“現在這裡花香撲鼻,住在邊上的人最能體會到這種獲得感。”市民白先生說。

  如今的馬鑾灣,擁有長達25公里的環灣生態景觀帶和76公頃的城市濕地公園,包括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內的145種野生鳥類在此越冬或栖息繁衍,一幅城市海洋生態保護的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新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