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時代列車”上的肯尼亞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3:41:53


 
  1884年11月15日,德國柏林帝國總理府,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意大利、美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列強的代表齊聚於此,開始了一場持續超過百天的漫長會議。

  會議的主題是非洲的“文明”“人道”“福祉”,實質上卻是在討論瓜分非洲的“遊戲規則”。

  他們討論什麼是“有效占領”,涉及殖民國家在相關地區派駐行政或軍警力量;規定什麼是“通知義務”,即西方國家在占領土地或設立“保護國”時,必須通知其他國家,以便它們必要時提出自己的要求……

  嚴謹的條款似乎在顯示“文明人”對“規則”與“秩序”的追求——只是,這場決定非洲命運的大會,竟沒有一名非洲代表參加。

  “世界或許從未目睹過如此大規模的搶劫案。”尼日利亞《拉各斯觀察家報》當時這樣評價這次會議。

  一場瓜分狂潮由此席捲非洲大陸:1885年,列強占領非洲大約兩成的土地;15年後的1900年,這一比例增至90.4%。

  東非正是英國與德國之間激烈爭奪的關鍵地區。由於德國控制了“德屬東非”,英國為確保自身對“英屬東非”的“有效占領”,從而牢牢掌握發源於維多利亞湖的整個尼羅河流域,打算建造一條連接維多利亞湖與印度洋西海岸的鐵路。

  然而,修建鐵路的提議最初在英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認為在原始的非洲大陸花500多萬英鎊巨款修建一條鐵路是極其荒唐的。一名英國政客專門做詩嘲諷,稱其為“瘋狂快車”。

  但在殖民者眼中,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作家查爾斯·米勒在《瘋狂快車:帝國主義的娛樂》一書中這樣解釋:“誰控制了烏幹達,就控制了尼羅河;誰控制了尼羅河,就控制了埃及;誰控制了埃及,就控制了蘇伊士運河;誰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也就間接控制了印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