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支持農企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08:59:12


 
  適度超前基建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建議財政資金重點向農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傾斜,設立農業企業數字化改革專項補貼,減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負擔。設立省級農業統一數字化平台,整合與農業企業相關的各類數據,統一標準、集中進庫,確保數據能夠互通共享。設立財政支農資金數字化平台,通過數字化建立快速審批撥付通道、賦予子基金適當的自主審批權、改革評審考核辦法等,及時對資金運營情況進行追蹤、溯源和調節。創新農業農村基建模式,探索研發天基互聯網,以低軌道、小成本衛星擴大互聯網在山地、森林等複雜地形的覆蓋面和信通量;探索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業企業數字化基建的新模式,堅持節約有限,提高基建的市場化水平;探索國有企業與評級機構、金融機構、大數據雲計算企業等聯合成立數字化評級公司,集中開展數字化盡職調查,推動企業、行業數據共享,為農業企業投融資提供數字化支撐。

  發展特色金融,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

  文章指出,組織引導農業企業對接資本市場。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符合條件農業企業上市融資的部署要求,對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建議由所在地金融部門優先提供支持,幫助積極對接、主動溝通證券交易所。積極構建以財政資金為種子基金,國有企業投資平台、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股權投資基金,加強對初創新型農業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農業領域的創業創新。推動建立健全具有農業企業特色的估值體系,按照農產品的生產周期來確定估值周期。鼓勵高等院校、券商和投資銀行等加強前瞻性研究,對農業企業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端牢中國飯碗中的重要作用和未來趨勢,對涉及國計民生的農業企業,參照自主可控企業的估值體系來構建新的標準。

  創新各類金融工具助力直接融資。探索建立“土地銀行”等新的土地流轉市場模式,引導農民自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入,收取“利息”;“土地銀行”將土地進行產品標準化改造後貸給有技術、有能力的農業企業;得到土地的企業按照統一規劃、標準進行經營,推動土地規模化、集體化、集約化。探索農業企業打包土地經營權等不動產,通過公募基金發行REITs(不動產信托基金)等模式實現資產證券化,獲得長期穩定資金支持。探索“保險+期貨(期權)”新模式,通過市場交易、套保等行為以期貨交易來保護農產品成本、價格、利潤,以及化解保險公司風險;增加“保險+期貨(期權)”農產品訂單的現金價值,設計訂單信用貸款等融資新模式。簡化並推廣廣東股交中心“農高板”等成熟做法,探索打造農業企業債券標準化和交易平台,整合多家企業項目或需求發行標準債券包,既助力中小微農業企業發債融資,又平滑投資者的風險。

  發揮市場對人才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把市場機制與政府引導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健全定向鄉村的人才流動機制,編制全國和省級農業企業急需人才目錄,制定包括個人所得稅大幅度減免、財政安排按服務年限遞增的相關津貼和補貼等支持人才流向農業農村的政策,積極探索打通城鄉戶籍、土地購置等壁壘,吸引真正的人才扎根鄉村。大力發展多層次鄉村人力資源市場,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補貼等方式孵化培育一批面向農業企業、熟悉農業農村、聚焦服務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以獵頭招聘、靈活用工、跟蹤培訓等新方式建立健全農村人才供應鏈。對於農業企業急需的金融人才,建議通過引導參與財政基金運營、組織外出人才回流家鄉等更加靈活的機制,提高金融人才扎根農村、助力農業企業拓寬投融資渠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