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粵拓新質生產力 灣區合作拚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09:19:40


圖:數說廣東創新力(來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潮湧珠江兩岸闊,放眼南粵氣象新。廣東今年春節消費迎來“開門紅”,正月初一到初八實現旅遊收入69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春節(除夕至初六)增長160.8%,較2019年春節(除夕至初六)增長40.2%,長假日均消費規模全國第一。18日,廣東將在龍年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加強粵港澳人才協作等話題,凝聚智慧力量,描繪發展藍圖。專家預計,龍年新春首會可視為廣東深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廣東今年將進一步深化對科創重要性的認識,加快灣區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合作拚經濟。

  廣東新春第一會召開當天,正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五周年。五年來,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大灣區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18日在深圳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促進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會圍繞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粵港澳人才協作、發揮金融“活水”作用等主題展開分組討論。

  完善產業全過程創新鏈

  廣東財經大學全民數字教育學院院長、教授黎友煥指出,去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製造業當家”的發展思路,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預計今年的大會將聚焦科創,探討如何推動產業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完善與優化,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

  他指出,2023年,廣東全力以赴拚經濟、抓項目、促發展,交出來之不易的高質量發展答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率先成為全國首個“13萬億大省”,連續35年穩居全國經濟總量第一,發展結構不斷優化,短板逐漸補齊,為全國經濟回升向好做出廣東貢獻。推動粵港澳三地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撐等方面協同發展,將成為推動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估計廣東的新能源汽車、儲備芯片和電子產業等領域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港澳地區可在這些領域加強與廣東合作,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業興,百業旺。廣東春節旅收開門紅,貼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涉及面廣、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是穩住消費基本盤、擴內需促增長的重要引擎。春節假期跨境移動支付成為大灣區消費新特色,港澳居民通過移動支付深度體驗內地的生活和文化。春節假期前五天,超218萬人次港澳居民經廣州、深圳、珠海前來廣東。

  跨境數字生活圈 帶動消費

  據支付寶最新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借助移動支付,港澳遊客深度體驗內地大城小鎮的風景人文,足跡遍及火鍋店、奶茶舖、名勝古蹟和小眾景點,真正享受到“跨境數字生活圈”無限便利。這正是廣東在數字經濟領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產業是經濟發展關鍵。新春伊始,廣東不但加速落地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而且著力謀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南粵大地上,一場奔赴高質量發展高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蓄未來發展新勢能的接力賽按下快進鍵。

  “世界工廠”廣東在創新引擎下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202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四成。黎友煥表示,在世界經濟寒潮下,步入2024年,以科創引領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為廣東引領大灣區破解困境、化解壓力的關鍵所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