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11:43:00


 

  (一)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多途徑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消費熱點。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國貨“潮品”、湘品湘用等新增長點。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挖掘消費潛力。優化產城融合公共服務配套,推動農村消費擴容升級,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豐富養老、托育、家政、教育服務供給,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搭建消費平台。加快打造長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統籌推進城市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示範區和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完善農村電商與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創造良好消費環境。

  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更有效激發社會投資,形成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擴大產業投資,聚焦升鏈、延鏈、補鏈、強鏈,重點抓好岳陽乙烯煉化一體化、邵虹基板玻璃、漣鋼冷軋矽鋼、廣汽埃安新能源車、中通貨運航司現代物流、中偉先進功能型粉體材料基地、吉利新能源乘用車及電池、衡陽綠色鹽碱產業基地、益陽信維多層陶瓷電容器、新能源動力和儲能產業基地等十大產業項目建設。放大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優化和夯實鐵路網、公路網、水路網、電力網、算力網,重點抓好渝長廈和呼南高鐵湖南段工程、G4京港澳高速公路擴容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寧夏至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湖南段)、新型電力系統工程、全省多式聯運系統能力提升工程、高標準農田、水利樞紐項目、長株潭物流樞紐、“四算”新型基礎設施等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大民生領域投資,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進常德西洞庭湖灌區、婁底梅山灌區等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降碳、減污、擴綠等生態項目。建立健全領導幹部“一對一”抓重點項目、抓產業鏈等工作機制,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讓社會資本敢投、會投、能投。

  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加大綜合施策力度,進一步提振信心、穩定預期。強化主體培育。摸排一批十億、百億、千億潛力企業開展梯度培育,支持領軍企業開展重大項目布局、戰略性併購重組,力爭全年新增百億企業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0家、單項冠軍企業100家以上。強化精準幫扶。常態長效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建立完善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制定納稅大戶企業激勵扶持政策,支持重點企業發展並納入“白名單”重點保障。強化服務保障。做好用工、用能、用地等保障工作,落實供水供電供氣接入工程延伸投資政策,切實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

  持續夯實園區支撐。更好發揮園區主陣地作用,提升園區產業集聚度和經濟貢獻度。優化調整主特產業,穩妥推進調區擴區,培育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國家級園區進位爭先。強化質量效益導向,完善“五好”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盤活園區低效閑置資產資源,提高園區畝均效益,力爭園區規模工業占比達到74%、畝均稅收增長10%以上。創新園區管理和運行機制,推進以剝離社會事務、崗位聘用制、績效薪酬制、市場化建設運營等為主要內容的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在對口幫扶機制中借鑒推廣“雨漵共建”園區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