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
http://www.CRNTT.com   2024-03-01 10:11:42


 
  2014年,塞拉利昂暴發埃博拉疫情,中國是最早提供醫療援助的國家之一,向塞拉利昂派出大批抗疫醫護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黃燕就是其中一位。她清晰地記得,抵達疫情之中的塞拉利昂時,當地醫療資源已十分緊缺,能在一線值守的醫護人員已所剩無幾,中國醫療隊一趕到位於弗裡敦的中塞友好醫院,連倒時差都顧不上,立即上崗,填補人力空缺。當地高溫天氣中,中國醫生身穿防護服、防水膠靴,24小時輪流值守。“每次完成救治任務走出隔離區,衣服都能擰出水來。”黃燕說。

  黃燕一直記掛著一個名叫妮可的女患者。由於病情加重,這個當時才21歲的姑娘情緒很低落,一度抵觸治療。“她特別焦慮,擔心家人會放棄對她的治療。”黃燕和其他中國醫生每天查房時都不斷鼓勵妮可,耐心地向她講解病情和治療進展,並反復強調一件事——“我們絕不會放棄她”。

  在醫務人員不懈努力下,妮可最終病愈出院,回到家人身邊。得知能出院,她在病房內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拉著中國醫生的手,感謝他們的“不放棄”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

  新冠疫情中,中塞友好醫院又被指定作為收治感染者的定點醫院。中國醫療隊為當地培訓了大量醫護人員,攜手抗擊疫情。

  “患難見真情!無論是在我們遭遇埃博拉疫情還是新冠疫情時,中國總是最快向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中的一員。”巴赫說,“這種友誼讓我們感到驕傲,我也希望它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自1973年以來,已有24批中國醫療隊來到塞拉利昂,備受民眾贊譽。“這裡的病人都很信任也很喜歡中國醫生,”中塞友好醫院產科護士長梅爾羅斯·迪蘭說,“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